2008年12月22日 星期一

《吸血新世紀》純熟愛情也能嘖嘖稱奇


"We knew from the beginning nothing can hold a candle to Stephenie Meyer's writing. So everyone needs to stop trash talking it and get over it."
引錄自fb "I LOVED the Twilight movie! So shut up!" 小組的一句話,可知此片一出,反應相當極端,特別是一眾書迷。

個人而言,我是同意上述的說法的。雖然我沒有看畢整個系列的書,只是看了頭一本。但那時我一直都沒有想過此書會搬上大銀幕,畢竟太難拍出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嗎? 但是電影版卻出奇地充滿現代感之餘,還保留了書本的神髓。

自"Dracula"以來,已經太久沒有看過令人動心的彊屍片了。又或者應該說"Dracula"太經典太淒美了,它的一句 "We've all become God's madmen, all of us."至今仍難以忘懷。它跟此片根本不能並論,且兩者壓根兒是兩回事。

友人認為此片是青春少艾偶像片不肖一談,但其實只要割開此片糖衣,卻是另一番景象。

Edward Cullen選角一流相信不用多講了,懾人的眼神,不用張口也散發著鬼魅的味道,是唯美的,是與生俱來的。這正正就是吸血鬼應有的氛圍,充滿壓迫感卻又難以抗拒,令人為之傾倒。

"Your scent, it's like a drug to me. You're like my own personal brand of heroin"這種愛情是明乎其實的毒癮,戒不掉但又關乎生死。這也是我沉迷此類片的原因嗎? 它的浪漫淒絕,時而抽離時而優雅,直入心坎間的,就像非人間所有。

"When you can live forever what do you live for?"相當厲害的tagline,而她的答案就是為對方而活了:

"I'd never given much though to how I would die. But dying in place of someone I love, seems like a good way to go. I can't bring myself to regret the decisions that brought me face to face with death. They also brought me to Edward."

純屬愛情,卻能置生死於度外;
純屬愛情,卻能誇越世紀。

這種愛情,太罕有太稀奇太遙不可及。
你也想一嚐嗎,但這絕非常人能承受。

來,我們齊來見證久違了的中世紀愛情。

先聽聽由Rob Pattinson 親自演繹的Never Think,料不到他的嗓子也如此攝人:

《地球停轉日》一切仍正在發生

入場前,差不多每個朋友都勸我不要看,且劣評如潮。但我仍相當期待,不是因為Keanu Reeves,不是因為特技,而是因為它背後的訊息(對,我對環保電影有極深情意結)

而近年來較由《明日之後》到《絕望真相》/《第十一小時》《WALL E》,三者都有截然不同的表達方式。

當然《明》是最受歡迎,又雪崩又塌樓,鋪天蓋地的特技,又有點絕處逢生的味道,無論感官視覺刺激都一流吧! 到《絕》/《第》都以紀錄片的形式,前者有戈爾壓陣且較為生動,亦拎到Oscar,但香港都不是太賣座 ; 而後者更慘淡,雖說是Leonardo DiCaprio旁述,但作用不大。雖則資料較前者豐富,但太多人都嫌太悶 ; 到《WALL E》可算是近年較另類的卡通,但畢竟形象可愛討好,雖對白不多但都較易入屋。

其實近年開始愈來愈多(涉足)環保電影,今年已有《破天慌》《新鐵金鋼》《Wall E》到這套。但觀眾期待的《地球停轉日》,究竟是想破舊(1951年的《地球停轉日》)立新,還是想看另一套的《明》,新版的《末世浩劫》? 又或者撇開重拍的問題,在看了tralier/海報/戲名後,大家所期待的至少並不是一套環保電影吧?

或者,這就是問題所在。

觀眾期待的是外星人要毀滅地球,人類要站起來對抗諸類嗎? 結果,外星人的確前來毀滅,而毀滅的卻是人類。這正正是近年一眾紀錄片要糾正人們的觀念:

"If the Earth dies, you die. If the human race dies, the Earth survives. "

對,地球不會滅亡,是人類才會被滅亡。

或者,此片的確有些部份令人咋舌(我也受不了McDonalds的宣傳),而且還有莫大的進步空間。但請先不要漠視背後的訊息,"Change"(改變)是必須的,是急切的,但究竟人類可時才會明?我們也要有個外星人出來殲滅我們那刻才會醒覺嗎? 我們可保他也會給予人類改過自新的機會嗎?

"At the precipice we change." 那是事實,但也都太可悲嗎?

不要再自私地告訴我這一切不會在你有生之年發生,更不要告訴我這一切不會發生,因為這一切都正在發生/逼近。

2008年12月18日 星期四

推介 - 電視劇 "Life"

完全沒有動力寫法國電影節,由看完《西班牙公寓》後想寫,到現在電影節都完了,甚麼notes都沒有摘下。今日有時間坐下想寫點東西,才發覺自己原來對今年的法國電影節沒甚麼感覺,不是不好看,不是不值得看,只是沒有驚喜。

很平淡很平淡,我只記得這陣子每日來回中環好幾次看套戲,那就過了一星期。

有趣的是,我近日看的電視劇還精彩過它:

"Gossip Girl"我都岩,已鐵定有第三季,人物在第二季開始鮮明突出,關係也沒有那麼複雜。但一眾編劇喜歡不停製造『驚』喜,來日方長,就看看Season 3怎麼樣。

早前談論過"Diry Sexy Money"仍然繼續,盛傳已被砍,但我覺得仍然幾好看。此季集中火力催谷各個人物,Simon Elder一角更走向極端。基本上此季是在踩鋼線,至於怎走下去又不失衝,就要問問一眾新編劇。但個人認為至少,它要盡快返回第一季的核心問題:誰殺了NICK 的父親呢?




而我日看夜看的"Califonication"又做完第二季,幸好此劇沒有被砍,已落實拍第三季(可憐Ashby應該不再),但我仍想知道這兩個人究竟是否註定不能一起?Becca也愈演愈順暢,且看看她在新一季會否有突破性的發展(她是我第二最愛的角色啊)。

所以09年應該會有好多劇要看,盛傳的"The L word"和"Nip Tuck"都會有新一季。至於 "Califonication"幹麼那麼吸引我們遲些詳談。



反而想講講我近日看到入神的是"Life",對,就是明珠那套 "刑警"。今次名字不算難聽,但普通得過份,我寧願如你用內地譯的 "重獲新生"還到題。其實講開譯名,自從我聽到 "Dirty Sexy Money" 譯作 "錢作怪",再加多個 "Bones"譯作 '欲骨查" 後,真的不敢恭維。見到這兩個中文名,立即無興趣看。


但講開 "Life"就要順便講講 "Mentalist",兩者都是偵探片,兩位主角也有點神經質,都有沉重的包袱,兩位都是破案高手。分別是兩者人物的設入點不同,前者是坐了十二年冤獄的警探;後者是以似可觸摸人心態又似是靈媒的警察顧問。很難去作比較誰較出色,但我個人較喜歡 "Life"。

"Life was his sentence. Life is what he got back. "

我很喜歡有沉重包袱的主角,此劇主角坐了十二年冤獄,心理反常地豁然開朗,只是時以輕暴力解決問題,真正的情緒壓抑到差不多第一季尾才爆發。所以,請勿把它當成CSI 那種偵探劇看,它的懸疑成份不太重,反而眾案件都滲點訊息。而這些訊息都有點玄,但十分適用於主角身上:

" You don't have to understand 'here' to be 'here.' "
"Maybe life is a dream and we wake up when we die?"

" It's all connected"此句話Charlie常掛在口邊, 意味著當年的凶案,也提醒觀眾要留意每一集帶出的意識,息息相關。

還有它借眾人的"口供"去重新審視Charlie(有點像看真人show的感覺),加上有點格格不入的音樂,加起來卻幾有趣且很風格化。

如果看 "CSI" / "Criminal Minds" 看得太累,不妨看看 "Life":

2008年12月5日 星期五

《渺渺》久違了的純愛 (加了少訐備註)

近年台灣多了很多同志電影,大大小小獨立商業都有。《盛夏光年》當然不再話下,還記得早幾年有套相當有趣的《17歲的天空》嗎?今年又有套《艾草》 、《花吃了那女孩》、《少年不戴花》,不是十分爆笑,就是又苦澀又隱喻。

直到這套《渺渺》,回歸純樸,狠狠地呈現了所謂男男、女女的愛情: 同性異性戀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分界線,只要全心全意愛過,就會畢生難忘。

今天的愛情,就是欠了這一點純粹性。

"那年夏天
我碰到一個愛過我的人 和一個沒有愛上愛的人"

這是海報上的宣傳語,看似淡淡的,但只要看畢電影後,它就會牽絆在心坎間,久久也不散。

你我都應該有過這樣的經歷吧。

電影表面上以兩位女孩子為主線,然而隱藏的一段男男卻才是核心。不知是故意隱藏作驚喜,還是不想觀眾把重心偏移?

然而,兩者也是愛不出口:
當小貝迫陳飛說一句愛不愛時,陳飛就是說不出。很愛很愛卻無法說出來嗎? 所以他們一直選擇默默地愛。然而,直到一天夠勇氣開口時,無論你如何高聲呼喊,對方早已聽不到了。

愛情就是這樣的一回事:愛就得開口就得聲嘶力竭,告訴對方你愛 ; 一旦過了時候,你的愛就永遠飲恨在時光中。很殘忍嗎? 但其實不論是那一種愛,不過就是需要這一份純粹性。

而電影的小節位見心思,很多首尾呼應,如爛蛋糕/雞腳等,令故事更完整更豐富。
相信這套是我繼《練習曲》後令我著迷的台灣片(真的很想跑過台灣看電影節啊)。

趁還未落畫,不坊一個人跑去戲院看看吧!
---------------------------------------------------------------------------------------------

P.S之前忘了說說這套戲的音樂呢,值得談一談!

我很喜歡那首Get Together,看片尾時才發現是張智霖唱的,很久沒有聽見他的聲音呢,很有感染力呢! 另外,選陳綺貞"旅行的意義"作片尾也不錯。但突然,聽到廣東話,不是有親切感,而是反感。為什麼會有Hotcha唱廣東版"旅行的意義"呢? 太奇怪,把整個氣氛都打亂了! 誰硬要把它加進去?請問為了什麼呢? 是誰做的好事?算,忘了這個,一眾選曲都跟電影相當配合,如Thirteen Senses - Into The Fire,請問香港何時會有這張EP,為什麼近陣子沒有人去台灣? :(

2008年12月1日 星期一

HKLGFF 2008 -《 I Can't Think Straight 》甜到漏

HKLGFF眨眼間就閉幕了。來來來,簡單回顧一下,Gay Film有反思同志問題的《Clapham Junction》,Lesbian Film一定是本片 -《 I Can't Think Straight》 ,甜到漏的浪漫愛情喜劇。

港譯《靚女直不來》,直接但未免太庸俗嗎? 大概都估到故事的內容嘛? 好,再套用《The L word》(下稱TLW)一句 - "She's a spaghetti girl. Straight untill wet. " Bingo!

故事節奏明快,看得舒服流暢,而且妙語如珠。
就是關於出櫃,關於愛情,勝在毫不沉重。

而無論電影有否提及TLW的主角,都覺得此片有點像簡化版的TLW(就連海報都很相似)。特別是人物設定方面,Leyla愛文字,又果斷敢愛,又由宜變攣,到最後也成為作家 ; Tala的近中性打扮,帶點狂野又挑逗,你說他倆酷似誰?

情節有點土氣,但整體效果卻不錯呢。

有機會上正場或者找到dvd的話,真的值得一看啊!

2008年11月28日 星期五

《最後的初戀 》這一章,美得足以在餘生慢慢回味

無論片名、海報、又或是演員,都結人一種老老土土的感覺嗎? 我身邊的朋友全都不感興趣,他們都異口同聲表示: 太過老氣橫秋,過氣了吧!

記得早年有一套《忘了忘不了 》(The Notebook)嗎? 我身邊的男士看到一半哭不成聲,你說故事不老土嗎? 你說不有六、七十年代的風味嗎? 全不是,本片的原著正好是《忘了忘不了 》作者,或者真的有點老土,但一陣窩心卻湧在心頭。浪漫愛情片最重要是甚麼? 感動。只要能觸動心靈深處的,那已經成功了。

故事本身相當簡單,就是兩個失意的中年人在海邊小屋相遇。兩位主角 (Richard Gere, Diane Lane)的演技一流,如果要去形容的話,我會說是"真情流露",二人把書中的角色活脫脫地演了出來,怎叫人不心動 ?

電影把故事說得流暢自然,展示了二人從相遇、相識、相交、相知,緣份就是如此奧秒的一樣東西 : "We all make choices, Adrienne. You chose that life, you chose that man. Do you even remember who you really are anymore? "在我們不知所措時,它就前來敲門,為我們展示下一步剛怎樣走。就是在這失意又孤獨的一刻,它與你並肩走下去 : 很奇妙嗎? 人生中我相信你也有經歷過這樣的時刻,或者形式/背景不同,但同樣畢生難忘。

"We save each other"

結局太傷感了,看到下半段時,也終於明白中文片名的含意(但仍譯得太差了)。
這一章,美得足以在餘生慢慢回味。

或者,今日縱使人去樓空,我們也應感激每個曾經到訪的人,無論對方幾不完美也好,畢竟他們也曾推動我們努力向前走,繼續人生。

《走佬芝娃娃》純粹開心,有何不可?

誰說我不喜歡卡通片,每次我一看卡通片,總有朋友詫異不了。幹麼? 看卡通片不是小孩子的專利,而且今時今日的卡通片不止是拍給小朋友觀賞的!


我還熱切期待Madagascar 2 的!


好,入正題說說芝娃娃,首先我對此種狗是沒有偏見,正確來說是沒有喜歡不喜歡,因為我只是喜歡貓。

而電影卻似乎要改變世人對芝娃娃的想法,以極端誇張的演繹手法,反駁人們對牠們的標籤。而對我來說都頗湊效呢。


然而,外國的影評把此片彈得一文不值。幹麼?有時不好去深究當中的劇情,剖析當中的一字一句。

卡通片看得開心,有正面信息就好了,不需踩到太盡吧。其實,如果你選擇入場看"卡通片"的話,請先放下成見,除下有色眼鏡,要不你回去看那些超高科技動作大片吧!

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HKLGFF 2008 - 《Clapham Junction》來眼巴巴俯瞰所謂風光景緻

今年HKLGFF相信是我看得最少的一年,05/06那兩年真的目不暇給。
只是近年一年比一年失望。選了又選,只選到兩三套。

這套是我最期待的,幸而故事本身沒有令我失望。

只先是撇開電影不說,有幾方面真的摸不著頭腦 : 怎麼由原先的120分鐘刪剪到96分鐘。太過色情? Shortbus也過到電檢,這套發生甚麼事呢?

再望多次場刊故事簡介,和戲中劇情是有出入,不過不打緊,電影節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只是我很想問怎麼這兩年都有那麼難聽的譯名? 所謂很"爆"的片名,其實有沒有特別意思呢? 慾燒肉三十六,請問有沒有高人可拆解(我只拆到三十六) ? 我只是覺得英文名Clapham Junction到題直接得多。

故事以多線發展,最後把一切串連起來,說了一個唯美又感傷的故事,空氣中都彌漫著一股憂憂愁愁的慘霧 。而當中涉獵的題材甚廣,由少年的迷惑到恐同到背叛等等,以對比的手法表達 / 探討有關同志的不同議題 :

一切源於一個同志婚禮。
本應是可喜可賀的,但新郎於自己婚禮上出軌,火速搭上侍應生,當中意味著甚麼? 一開首的作者希望出版關於同志的書本,但對方卻表明同志已經再不是一個賣點/議題,而且同志已經被認同,當中又隱含甚麼 ?

似乎導演要呈現的並不是甚麼同志理想國,也不是浪漫愛情小品。而是活脫脫地回歸現實,一起眼巴巴俯瞰所謂的風光景緻,同性戀不見得比異性戀美好。外人所見所自以為的,不過是一片薄薄的糖衣,浮華之後,一切還是殊途同歸:

黑人小提琴學生,身上彷彿散發著一陣優雅的氣息,彷似完美的化身,卻意味一連串的破壞即將誘發。 接二連三的Gay Basher恐怖得很 (尤幸香港的恐同未去到此程度),一邊箱蘊釀著少男偷窺與慾望,一邊箱暗藏著不忠與背叛。

小提琴殞落,男孩蓋上白布,當中並沒有誰對誰錯,我們曾經一起正視一起凝望,直到最後一切相遇、爆發,直到一發不可收拾時。

P.S有沒有人有原裝版本?

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

《窒色》其實是一齣悲劇

早年看過小說版的Choke,見它會改篇成電影,立即把書再翻了一篇,依然精彩絕倫。

所以急不及待跑去看電影版,不算得上非常失望,但是太過平鋪直敘吧?這不過是在交待一個故事,根本不夠傳神。特別是靈魂人物 - 媽媽,一點也不突出,要知道其實主角長大的背景是故事的骨幹,電影拍得太過含糊,令人有點摸不著頭腦。另外,在夜店對金髮女郎評頭品足一幕,太過簡短草率,不再有趣了。而問題的核心是,請問主角患"性癮"的原因,他自我發現/尋找的過程,那份神髓去了那裡? 又請問結局怎麼收得那麼趕,而rocks wall去了那兒?

90分鐘,其實根本不夠全面展示Victor Mancini。

好,或者未看過書本的話,會當它是一般性趣喜劇看待吧!

但是故事本身,我認為其實是一齣悲劇:

Victor說人人都想做英雄,只要你讓他滿足這個慾望,他一輩子也會記得你,一輩子都覺得有責任照顧你。而他不過想要愛,他不過希望在那片刻找緊愛,在懷中感受一點暖意。各取所需,有何不可? 或者你覺得這全都是藉口,一派胡言,但只要你回望他的童年,你就會明白 :

"That you had to risk your life to get love. You had to get right to the edge of death to ever be saved."

要這樣才感受到愛,不太可悲嗎? 我真的笑不出。
要從無間斷的性愛中,他才覺得自己在存活,不太可悲嗎? 我真的真的笑不出。

"The only person we'll hate more than each other is ourselves. There are few minutes I can be human"

結果,沉淪在肉體的歡愉中,遠比腳踏實地享受人生,更舒適更實在。太可悲了,怎麼會笑得出?
"Even the worst blowjob is better than looking at the best sunset, or smelling the prettiest flower."

對,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但有時可以選擇,或者已經是最好的結局:

"Where we're standing right now, in the ruins in the dark, what we build could be anything." / "We are not born equal sinners, or perfect knock-offs of God. The world tells us whether we're heroes or victims. But, we can decide for ourselves"

幾悲哀也好,我們都要繼續自己的人生。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HKAIFF 2008 - 《因主之名》誤讀與扭曲: 一場徹底的"自我"審視



未說本片前,先說說今年的HKAIFF,它似乎被一眾影迷遺忘,本場觀眾都少得很。是宣傳不夠還是電影節太密太多,抑或位置偏遠,還是節目本身不夠吸引? 我相信原因是前者居多 : 不夠宣傳。因為於我而言,節目本身實在太吸引,與之前的HKAFF是壓根兒的兩回事,那面走商業,這邊可叫另類/獨立。

很感激香港有這樣一個電影節,帶來了很多出色的獨立電影,如《因主之名》、《愛等待》、《琅勃拉邦,早晨!》、《金國民》都相當精彩。希望下年會有更多人知道/嘗試去看看這個電影節。

說回電影,還記得那年《奇異恩典》散發人性的光輝,觸動得直入心坎,一直也久久不散。而此片卻剛剛相反,它狠狠地把我踢進黑暗的角落中,見證何謂不文明不人道,沉重而哀傷。

結果,愈看下去愈痛心疾首,愈看愈不忍心看下去。

故事以三線發展,源頭來自穆斯林教,而內容比早期的《巴別塔》還要沉重:

一個在西方長大的巴基斯坦藉女子,父親娶了白人,卻被千夫所指。為免女兒"重蹈覆徹",他把女兒騙到巴基斯坦的山區結婚......這樣的情節不獨出現在《盲山》中,情況不同,但同樣慘不忍睹。我們身於同一國度,但他們卻無法共亨那份權利。

另一邊箱,在外國修讀音樂的巴基斯坦藉男子,打破界限與外藉女子結婚,女子更甘願信奉愛人的教派,大呼何謂真愛。可惜,當911來臨,一切發生劇變......國安局人把他捉走,直到在他家中找到一張字條,上剛好印有9 和11兩個數字,他表示他根本不知道那代表甚麼,荒謬嗎? 不。他們憑此就認定他就是策劃者之一,才荒謬。

這樣的誤讀/扭曲,打從911後發生了幾多百萬次?
911後,把巴基斯坦人等同恐怖分子,變成了理所當然的事。然而,此種誤讀和扭曲,卻同時在眾篤信穆斯林教的人身上看到。

這更荒謬。

另一男子身於巴基斯坦,突然像"如夢初醒',放棄音樂,盲目信奉穆斯林教。電影借此強烈指控他們誤讀真主的旨意,錯誤封殺音樂,壓制自由婚姻等等。最後,由高人出來解讀的一幕拍得何其精彩,以口服眾,引領眾穆斯林信徒重新反思自己教派,此等張力不見得比眾戰爭場面遜色,且還要震撼。

911後曾經有無數電影嘗試表達戰爭無日無之無奈,美國人在911後的焦慮與恐懼,士兵被逼殺戮無辜的慘況等等。然而,今次我們終於可以從對面回看這邊的風景。跳出美國的國土,重新審視恐怖襲擊之餘,再深入問題的根源(穆斯林教),為他們下一個新的註釋。

如果要我在今年選一套最喜愛的戲,我必定會選這套 。
如果找到DVD的話,麻煩通知聲。

Trailer

2008年11月15日 星期六

HKAIFF 2008 - 《金國民》久違了的一份感動


有好幾次看到李思捷的訪問,都會看到他很想拍電影當導演。

一直都期待會在大螢幕見到他的作品,終於在今年HKAIFF見到。

是實驗性質,是玩味,是生活體驗,或者先不好去深究。
我只知完場時,我也大力為他拍掌。

簡單直接感動,實在很有心很有誠意,"金國民"或多或少都有他的影子嗎?

在這個圈子捱了那麼多個年頭,當中有幾多辛酸,流過幾多血汗相信只有他才明白。

但就正如他一開首反問Albert Einstein 的名句 :
"There are two ways to live: you can live as if nothing is a miracle; you can live as if everything is a miracle." 那麼,有沒有第三種? "Yes, Live you Life"

所以,他選擇這條路,而一直就行了這麼多年。
記得電影中有一幕,他歇斯底里地宣洩多年的屈結,我在想這是真的嗎? 這一字一句太有感染力,太實在太入心入肺。

你的默默耕耘,總有一天會得到每一個人的認同。
我們都喜歡夢想成真,在今時今日,仍然有夢畢竟已經很難得。

無論如何,是金國民也好是李思捷也好,我也很想見到你成功。

Live your life!! Great Job, Johnson Lee!!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畸才家族》+《美麗人生》 失望小品

"That Goes Beyond Romance:She has an uncertain future, he has a hidden past,Today they found each other..."

在看trailer時,我是被這句話所吸引著的。
有甚麼比起命中註定的一場相遇更窩心?

二人互相補償/扶持,他們都在彼此身上都看得見自己。
可惜,故事比想像中平淡,也過於平鋪直敘。

就是缺了一個靈魂,缺了一份能感染人心的感覺。


同樣的情況,出現在畸才家族。

英文名是Smart People,但故事本身一點都不smart,或者應該這樣說:
not smart enough。

其實,這樣的前設,理應把人物極端化。

然而,角色不見得突出,幾顆寂寞的芳心相遇的效果又不太討好。
結果,感覺平淡得很,且有點鬱悶。

兩套小品都頗失望,還看電影節。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Saw V》來,我們又來珍惜生命!

由《Saw I》的大開眼界,《Saw II》的自我反省,《SAW III》的連環妙計,再到《Saw IV》的自我學習,到今集我仍然無比喜愛,情意結愈種愈深。

但要進入jigsaw世界,首要的規條是不要以血腥去論高低,這對這套電影避免太不公平了。

無疑它用了血腥包裝,但血肉模糊的背後,蘊含著深層的人生意義。

人,何時最真誠最不會說謊? 就是當你瀕臨死亡的邊緣。當一切都無法回頭,你必須承認你的過去,你必須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 你一直活在陰霾,你躲於時空的隙縫中,你我當中或多或少都曾擁抱著罪愆不安,也以為能幸運地走開。

然而,這就是jigsaw出現的原因,它把我們扯回一切的起點,重頭再來。
重新,體驗人生的真諦。

Jigsaw永遠都忠於他的遊戲規則:
每個人都應該有一次重新的機會,況且" Murder is distasteful. "
而重點是: Make your choice。


因為面臨失去,又混雜恐懼,無遮無掩,要重生就必須先審視/正視過去,為自己找尋生存下去的真意義,去感受所謂的人生,而這一切都關乎選擇:
今回,他們的課題不是自救,而是合作,選擇互相幫助還是互相撕殺?

結果,有些人直到死的一刻都未學懂,而有些人直到血流乾時,他們才明白箇中之道。
選擇怎樣過你的人生,選擇屬於你自己的人生路。
今集埋下不少伏線,如果推測無誤的,下一集將會又精彩又驚喜。
來,我們又再珍惜生命。

2008年10月21日 星期二

HKAFF 2008《悲夢》- 透視愛情殊途同歸的真相


金基德上上回以人的外表那種片面性說愛情,上回又用呼吸的基調說愛情。今回同樣歇斯底里,意識上同樣去到盡。

關於夢,是虛是實,或以實虛之,或以虛實之。

電影說夢源於對未來的恐懼,恐懼來自生活。

電影透過兩個在極端邊緣線上掙扎的人,透視愛情殊途同歸的真相:

一個永遠都走不出舊愛陰霾的女人,一個無法接受被背叛的男人。

太過恨或是太過愛,其實同樣。

他們都遺忘了體驗一體的完整性,在戲中有場以黑白色為主調的夢境,足以表達極端本是一體。
當愛和恨去得太深,就變成現實中所謂的精神病。

然而,當兩者相遇上時,他們都誤以為只有逃離恐懼(夢)的魔爪,人就會自然獲得解脫。
結果,他們最終既毀掉對方,也宰掉了自身。

而男主角手上的雕刻,彷彿就象徵著太過火的愛,要每下都要插刀到皮肉才可保持清醒。
但當血流乾了,皮肉麻木了,最終就只有死。

緊記,愛情一旦變質,就只會無止境地敗壞,最終就只會毀掉自身。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情迷巴塞羅拿》極端上的平衡點

It's so hot...這是當我第一次看見此片的陣容時,我忍不住說的。

然後,再見到中文海報上寫的"誘惑,是一種迷人的藝術",對照英文TAGLINE的,Life is the ultimate work of art ,嘩,真的不得了......

正正常常又從一而終的愛人,太過完美的愛情關係,只會屬於幾好看。
一生一世從一而忠,太過理想主義。

Woody Allen每次都趣談人生愛情,今回目標是像Maria Elena說:
"..only unfufilled love can be romantic."

故事內三人行的愛情,靠的就是平衡,一個極端上的平衡點,來模糊黑白的界線。
每成就一段愛情都總有秘訣,而這個靠的就是第三者。

或者你會說它很荒唐,但愛情眾生面相就是如此,更荒唐更無稽的多的是。
你我曾經聽過的又豈止這些?

"Life is full of pain, life is full of darkness, lets make the most of this moment."
我們不知向左向右還是下一個交叉位,就會碰上最愛。

有時我們自以為是最有原則的一群,但偏偏我們迎面碰上的可能是我們最怕最憎的一位。
結果,最後走在一起的就是眼前那位。

人生是充滿意外,根本就無法計算,特別就是愛情。

2008年10月11日 星期六

推介 - 電視劇 "Brothers and Sisters"



早前朋友看到此劇在Peral宣傳時,她說覺得整套戲頗老氣橫秋。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可能是眾主角的關係吧,她反問我OC不是還好看嗎? 我只好一笑置之。無可否認,我們都喜歡漂亮的面孔,青春無敵更加熱血沸騰。一眾青春劇永遠長青永遠耐看,因為我們總能透過它,久不久懷念一下年輕的歲月。如Gossip Girl般,作為假日的消閒節目是很不錯的。

但說到共鳴感,我相信在Brothers and Sisters(下簡稱BAS)所找到的,比起一眾劇集更實在更入心。對上一次如此觸動,相信都是Six Feet Under的事。乍看來,都有點SFU的感覺(是Rachel Griffiths的有關係嗎?),同樣有同性戀的弟弟,有點神經質的媽媽,已故的父親,現實與過去穿越不過就是沒有那麼黑暗和絕對,也沒有那麼鬼異,不過同樣吊詭。

而當然BAS角色關係複雜得多,但眾角色既鮮明突出,群戲亦一流,成功打造一個實實在在的大家庭。

在營營役役的世代中,我們總帶著各式各樣的面貝,我們都努力在大城市中生存。然而,唯一我們能稍息的地方就是家中,至少我們能做回(部分)自己,至少我們能互相依偎。在家庭和個人的距離和平衡上,充斥的各種情感,就是如此觸動心靈,我想至少有這樣一幕令你想起家人想起過去跟他們的種種嗎?

曾幾何時,我們都在差不多的情況下,說過差不多的說話 ; 我們互相傷害抵毀,又互相維護愛護。

這種不能言喻又奇妙的關係,這裡有最好的演繹。
而且,它的配樂是一流的。

如果你正只有時間看一個劇的話,不妨看看它能否打動到你。



2008年10月4日 星期六

《The Duchess》一個人的落寞


劇情枝節都不多,又算不上極盡精彩,但我就是很喜歡。

或者,先不把這套戲附矛甚麼前設,不把它套上甚麼歷史背景,不過就是關於一個女人,一個甚麼都有,就是偏偏得不到愛情的悲劇。

"Every man in England is in love with her- except her husband"

這一句,已經完全點題,帶出了故事的核心。沒有甚麼,比起敗壞的愛情更叫人沮喪心死。

自問沒有做錯,就偏偏得不到另一半的歡心。
故事最可觀之處,也都莫過於此。

繁華背後一個人的落寞,Keira Knightley演得恰到好處。
"Duke of Devonshire: This will be the mistake of your life. "
"Georgiana : No, I made that many years ago. "

明知錯,但仍然努力走下去。
愈看愈心酸,愈華麗耀眼愈虛無。

三人行的無力感,彷彿只有她在承受。
直到最後,她都是在孤獨的氛圍中離開。彷彿,這個女人的愛情註定悲劇收場。

2008年10月3日 星期五

推介 - 電視劇 "Nip Tuck" 在道德尺度界線上跳舞


我剛剛迷上外國劇的時候,就正正是Sex and The City的年代。除此之外,那時更教我迷戀不已的是Six Feet Under,曾幾何時我半夜在HBO看到抱頭痛哭。兩者永遠都是我的favourite,可惜已經可一不可再。

幸好兩者以外,我仍可熱切期待的就是 - Nip Tuck,連續做了好幾個年頭做到第五季,等到頸斷終於見到疑似Season 6 Trailer(見下)。


還記得當年剛剛看NT時,我不停推介給周遭的朋友,才發現有很多人受不了整容的過程,結果看了一兩集就放棄了;而有些則接受不到它的道德標準愈訂愈低,甚至覺得離譜。

甚麼亂倫雜交SM忘年戀Table Dance吸毒,只不過是基本元素

對,它的道德標準就是無標準可從可言,而所謂"無標準"亦意味沒界線: 沒有尺度地放縱,有幾盡就去幾盡。

故此,要不你就覺得它不過是一套包裝堆砌出來的色情片,要不你就愛死它。
然而,其實只要你接受到,它說人生的確有一手。

每一集你都會聽到:
"Tell me what you don't like about yourself? "

對,每一集它都肆無忌憚地展示人性的陰暗面,要幾黑暗有幾黑暗 ;
它也會把命運推至極端,生活就是要幾糟糕得幾糟糕,要一塌糊塗就不過是這樣嗎!

"Death is just the ultimate orgasm of life ."

"You want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hat you can and can't change?
Here's step 13: Everything disappears. Love, trees, rocks, steel, plastic, human beings. None of us get out alive. Now you can huddle in a group and face it one day at a time, or you can be grateful that when your body rubs against somebody else's it explodes with enough pleasure to make you forget even for a minute that you're a walking pile of ashes. Now that is the truth. If you're strong it'll make you free, if you're weak, it'll make you... you. "


透過整容透過不同的顧客,透視不同的慾望。
殊途同歸,我們都不過希望有更美好的人生。

"I don't want to be pretty. I want to be better. I want to be perfect."

Season 6 Trailer

2008年9月28日 星期日

《追擊者》一場感傷的追逐戰


一個暴燥失意的馬佚,一場十二小時的追捕,活生生的連環宰殺……
故事簡單清脆,卻構成無限張力。

典型的故事架構,卻在小節位扭得相當妙,把橡筋拉緊再拉緊,在接近斷的邊緣才稍微喘息一下。

恐懼是甚麼?
是與生俱來,而又不知不覺入侵的。

而除了幾場暴力充滿美感外,整片都相當貝層次感。

如處理小女孩得悉真相的過程,由初時有點老氣橫秋的平穩,到開始帶點不安的狂追猛打,最後小女孩知道了,在車上嚎哭,那玻璃窗下寧靜的處理相當妙。

電影的官能刺激是無容置疑的,但當觀眾愈來愈代入時,卻愈充滿乏力感。
幾位主角在肉體精神上的折磨,和大限將至的迫切性,正正一步一步折磨觀眾的心靈。

我們眼巴巴看著一切發生,我們置身其中,我們無能為力。
我們一直心存希望(主角)會了結事情,然而結局卻令人更心酸。

同類電影很少如此悲傷的,又或者應該說它不過是貼近現實的層面。
生活還得繼續,希望只有轉移在小孩身上。

2008年9月24日 星期三

《同一月光下》現代童話故事

我一向都對尋親片情有獨鍾,對我來說尋親題材永遠百看不厭。

由當年的<萬里尋親記>,到今日仍然有<妮嘉尋親記>。

反而,以尋親為重心/主題的電影則很久不見了。

不過,尋親片的公式萬變不離其中,主角一定要千辛萬苦,經歷重重險阻。

而中途她/他一定要遇上拔刀相助的人,有助推進劇情。 那些人當中有好心人有壞人,但那些壞人統統都本性善良。

情形就像一個縮小了的社會般,不過這是簡化版,而且黑白分明。

我們都喜歡看童話故事,因為簡單直接,而且永遠都有美好的結局。

尋親就像是一個現代童話般,同樣為了愛,他們都不惜一切努力向終點進發。

此片完全符合以上條件之餘,也保留了最重要 - 真善美。

值得一提的,月光為本片作了點題之餘,幾場月光也映照得相當美。

2008年9月17日 星期三

《保持通話》回到八九十年代時


這套都算是我今年頗期待的港產片,看罷都不算失望。

有趣的是愈睇愈覺得自己回到八九十年代,好像在看成龍的警察故事,又好像是最佳拍檔。
又是國際刑警,而幾場追車撞車的場面都很有當年的味道,特別是懸崖垂吊的一幕。
故事本身就有很多犯駁位,而又緊張又爆笑的轉接位都承接得有點怪。
整體來說過了火位,幾十車連環相撞未免太過誇張。

而古天樂的角色的發揮空間本應比張家輝大,但出來的效果是前者又回到喜劇的時代,後者反而搶了不少風頭。

不過不抱太大期望的話,本片勝在娛樂性高,官能刺激都唔錯。

2008年9月13日 星期六

雜談 - Closer


我很喜歡closer,由ost到演員到對白到場景,裡裡外外我都喜歡。它的一句”hello, stranger”註定我解不開這情意結。儘管朋友們說它很商業,不過我就是喜歡嗎,是徹頭徹尾那種。

幾場吵鬧戲,對白簡單直接,十分到肉。
到最後Alice把Dan踢出門的一刻,她的眼神是一片空洞,一切都已經完結。
音樂響起,他們又回到起點... And so it's

“No one will ever love you as much as I do. Why isn't love enough? “
有關愛情的一切,或者Alice已經找到答案。

傾巢而出過後,還是可以如此虛無如此無助。其實,無論我們以任何一個身份相愛,不愛就是不愛。而在愛情的單元上,根本沒有一個詞語叫滿足。我們可以單單為了新鮮感,就捨棄一切。愛情嗎,去到最後,都不會是一場夢,是現實。現實就要你去面對去承受,甜蜜和殘酷都是現實的一部份。

每次看closer都腰心腰肺,就是太現實了。但也因為它現實得很,每次呈現的愛情真相,都在提醒我們不要長期浸淫於自己的夢裡。

2008年9月6日 星期六

推介 - 電視劇 "Weeds"


向來對毒品題材有偏好的我,一看到Weeds就雙眼發光了。
它順即成為我的新寵兒。

一個美麗的單身婦人,靠毒品養家。不是那種賣毒品賣到開金礦的大毒販,而是要過五關斬六將才賺到丁點錢,轉頭又被搶被騙的一個小婦人。

每集故事都充滿黑色幽默,愈牽涉更多人物,愈精彩愈拍案叫絕。
愈多人知,卻愈耐人尋味。

結果,一家人都在販毒種大麻,哈,相當有趣的設置。
不要看輕一個小婦人的力量啊,而販毒也不是我們想像中般簡單及會發達。

如果不想太沉重但又不想只是得啖笑的,weeds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看看以下幾段片,頭兩段笑到我傻:

Masturbation Lesson



Porn Star


這個聽到我呆了:



"Look, Silas. Life is just blah, blah, blah. You hope for blah, and sometimes you find it, but mostly it's blah, and waiting for blah and hoping you were right about the blahs you made. And then, just when you think you've got the whole blah damn thing figured out and you're surrounded by the people you blah, death shows up. And blah, blah, blah."quoted from Andy Botwin

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

Summer Pops 2008 -《快樂小小姐》快樂人生


坦白說,其實一直看時我覺得有點吵鬧有點煩人。
但我倒是喜歡和欣賞它背後的信息和意義,仍然值得一看呢。

“You can't make everyone happy.” ”There's no harm in trying that Zoe, is there?”

身邊有沒有存在一個這樣的人: 樂觀得很,想人人都好人人都開心,真心又絕無惡意的。
有嗎?或者很難找。

今日的都市人個個都背負著不同的社會包袱,為名為利為家庭為糊口,努力去上爬。
然而,當中總帶著不忿不甘不開心,各種負面情緒都附諸而來。

故事中各式各樣的人物,都現實地呈現一種不快樂且生氣的狀態。
嬲怒滲透入生活,事事都變得不如意。

每個人都抱著一個壓力煲似的,稍一不穩就會爆開。

而女主角Poppy卻是樂天派,三十歲單身,無憂無慮。
又去過世界各地教書,不是井底無知的一群。

她不用計劃三十年的人生,又不用日日為了苦尋另一伴而傷心。
徹頭徹尾,開開心心,活在當下。

這樣的才是人生嘛!
依然為了糊口努力去上爬,但知足心足的一群和不甘不忿的一群,所感受到的是截然不同的。
或者下次發怒埋怨前,想一件幸福的事,聽首輕快的歌,看套戲,把負面的情緒統統轉移。

引句歌詞和對白:
"It just a bad day"
"I just know that no matter what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another opportunity, another chance."

推介 - 免費刑物 《米酒雞》


photo from Mingpao
"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掉東西,另一種是喜歡把東西儲起來。"
看到編者的這一句話,片刻很感觸。

因為在這個年頭,甚麼都講高科技,講將來講快講效率講現代感。
結果人人都把殘舊的過去的一切都拋諸腦後和摒棄。

結果,我們逐漸成了沒有過去沒有歷史的一群。

近年所謂的重建項目,甚麼集體回憶,全都不過是掩著霸權的一片美麗糖衣。

所以當我看著這本免費刑物時,很感動。
看著那篇林燕妮的訪問,更感覺到那份心意。

那是一份執著,與現代抗衡的執著。
就是因為還有這份執著,也提醒人們不要讓時代把一切帶走。

感激香港仍然有有心人辦了這本刑物,畢竟這條路不易走,我希望你們會堅持下去。

大家有興趣都不妨拿本看看,但我只知Kubrick有,可能HKAC都有....

2008年9月2日 星期二

推介 - 電視劇 "Entourage" + "Dirty Sexy Money" + "Breaking Bad"

除了看電影和drama外,我想我大部分時間都在看外國電視劇。
以前還會在peral看,但它常常停播又或者只播一季,結果還是自己找來看更快更方便。

迷上後,你會發覺已經完全脫離了香港的電視劇。
今次暫不談電影,先講講上兩個月看過的電視劇:


1. "Entourage"





"Entourage"播了好一段日子,早陣子一口氣看了4季,最初真的不明它為何那麼受歡迎。 但愈看愈無法自拔,一行4人在荷里活圈打滾,再加一個啜核賤格的經理人,這奇怪的組合出奇地配合。
對白寫得抵死幽默,不忌諱地談論色慾話題。 而它亦強勁得有多個明星名人(如Mandy Moore, "Crash"導演Paul Haggis, James Woods) 客串,勢要打造一個真實的荷里活。

"no,no,no…Mean is when I made jess mancini ride her bike home after I ass fucked her"
"You never appreciate your girlfriend, until you get herpes from the next bitch."

第五季剛剛開始,The boys are back!!




2. "Dirty Sexy Money"




不要被明珠台的廣告嚇倒而錯過此劇(可能只有我被嚇壞),但我對它所講的三大題材實在太有興趣,看了整整一季後,感覺就是不得了不得了。

如早前的”Desperate Housewives”,又是以離奇死亡作開端。在奢華背後,這群太有錢的人,還有甚麼事幹? 奸詐嫉妒猜度放縱,更加麻煩更加複雜的關係。

每個人都背著不同的過去和秘密,上流社會最好看是甚麼?
當然就是揭人隱私。

愈挖愈深,愈耐人尋味。
在金錢物慾的索求上,愈貼近人性的本質與陰暗面。

"Lisa honey - don't be financially resistant... it's just money"
"Money is cold comfort in the absence of Love"

"You're just like your father. You want fairy tale love. You're a romantic but what's really romantic is to wake up every morning and say "I choose you, again. Today. No matter what."

"Does anybody get life right?"
"I don't know. I just know that no matter what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other opportunity, another chance."


第一季只得九集,但已為第二季埋下相當多的伏線,作了一個美麗的序幕。
密切留意密集的第二季。









3. "Breaking Bad"


當看完以上兩個後,無意間發現一個關於中年男人的劇。別以為他是一般關於中年危機的故事,它,是由毒品出發。

故事以一條下墮的褲作開始,聰明流暢的敘事手法也令此劇更緊湊更具張力。一個走上絕路的化學教師,一夜之間變成制毒販。他能炮製出最純最矜貴的冰,而這不過是“ basic chemistry”。

它憑藉一股老頑童的氣勢,衝過重重障礙。
深入黑暗世界,他都不過只為錢。

有甚麼比起毒品市場賺錢更快更多?

第一季只得七集,已經劇力逼人,未知第二季能否承著勢再上一層樓。

遲些再講講Weeds, True Blood...

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

《80分鐘死亡直播》舊酒新瓶

我是相當相當喜歡看恐怖/驚慄片,泰中外總知挾著恐怖之名的我都會看。 二十套中有一套是很好看,一套是值得入場,五至七套可以看碟,其他的不看也罷。

而這套REC的鑼鼓敲得很響,可惜不過是舊酒新瓶。
八十分鐘內用了五十分鐘去鋪排,而都不過是一般喪屍片的情節,大約和28 Days Later差不多。

第一身去講故事,加搖晃的鏡頭,無疑感覺是較真實的。
但是故事枝節太多,不斷加入不同的背景和元素,結果就愈來愈無法投入,愈來愈似隔岸觀火。

其實,困獸鬥可以好好看,而走投無路後互相撕殺的參考作多的是。
但此片就不見得有何突出,又是轉頭就忘記得一乾二淨之作。

一過鬼節就有大量恐怖片,然而同日的《Funny Games U.S》,都是建議看多次原著版本好過。

2008年8月27日 星期三

9月推介 - 澳洲電影節2008

8月有summer pops有indpanda,9月繼續。9月還加多個澳洲電影節,它又是低調地開始賣票。



單看電影簡介真的不太吸引,但看見tagline"The only remedy for love is to love more"後,倒想進場看看《Clubland》,但都是不及早前在HKIFF播過的《Romulus, my father》吸引,未接觸過澳洲電影的朋友,後者一定不能錯過。

另外,今年的classic section《Newsfront》,《The Tracker》都值得留意,閉幕電影《Yolngu Boy》也是不二之選。





























2008年8月20日 星期三

Summer Pops 2008 - 《逆轉年華》是夢非夢,是虛是實


因為中英文的名字,我就買票進場。
看畢後,我更喜歡英文片名,一語就道出所謂歲月的真相。

要不你很愛這電影,要不你摸不著頭腦,嚴重的更可能痛罵一番。
然而,個人認為應該如一張白紙般進場,這樣你就能得到一個特別的觀影經驗。

因為你將會見到的感受到的,並非用常理所能分析會理解。
至於如何解讀,相信每個人都不同。

電影有大量的中印文化哲學佛學,甚至追溯到遠古語言的起源。
兜了一大個圈,在如夢如幻的餘生中,到最後都是回到起點。

電影一開首隱含了是夢非夢的引旨,大約可引錄淨土說的一句:
“虗浮界內,是夢非真。常寂光中,是真非夢。世人以夢為真,以真為夢。顛倒如斯,良可悲矣。”

究竟,逆轉人生後,當我們可以重新選擇重新開始,我們的人生又會否截然不同?
當我們甚麼都憧甚麼都曉,甚至可分裂出另一個我出來,是否就一定會成功?

然而,縱使躲於時光的空隙中,我們都無法扭轉既定的命運。
輪迴轉世後,我們再選擇,奈何結果都一樣。

不知要幾多生生世世,才能修成正果。

電影中有明言“時光是虛幻的”,究竟主角是發了一場夢,還是本身就活於夢中,其實都不重要。他最後以莊周夢蝶作結語,或者就是最好的回應。

“youth” without “youth”,就是所謂的虛無。
然而,最後的結局,主角手執的(第三枝)玫瑰是如此實在,就是所謂的以虛實之。

人的情感,或者就是最實在最貼身的。

2008年8月17日 星期日

HKLGFF 2008 - 會員卡?

今日看點心,見到HKLGFF今年有會員。




我從小就有申請會員卡的僻好,而這會員卡的樣子不過不失,是我喜愛的顏色,而HKLGFF也是我最愛電影節之一,但是它的會員制卻毫不吸引。

VIP會員要1000,雖然有開幕票有PARTY飛,但是只是一年制,有點像F.Cube。而普通會員的那張贈卷不適用於IFC戲院、開幕、閉幕及指定電影,看完一眾條款後,結論是如果你
會看七至八場以上的話,都可以申請普通會員。

photo from www.hklgff.hk

對於這個會員不感興趣的話,不久會有個名為《同您書展》的同志書展,地點是kubrick,大家不妨去看看。畢竟,在香港都比較難找到同志的書籍,如果你有心水推介,也可推介給他們呢。
然而,我仍是滿心歡喜,期待11月的來臨,希望今年選片會比往年好。

2008年8月16日 星期六

Summer Pops 2008 - 《都會愛情戀曲》寫實愛情小品

又是bollywood movie,多得summer pops。

有人說它是” The Apartment”的翻版,的確有八成似。
但畢竟前者是喜劇,此片較寫實,作為一套下午消閒電影我倒也不太介懷。

今次不是勵志,又不是風迴路轉的故事,只是簡簡單單的幾後愛情小品。 今次有live band像迪克牛仔的組合做配樂,很想聽得明他們再唱甚麼,可惜我不懂印度話,但仍然非常動廳。

仍然無法買到一眾OST,網上又不ship香港,究竟重慶有無呢? 如有人知,請好心話聲我知。

電影很生活化地展現幾種愛情觀,寫實得很。
官方簡介說它是印版 ”Love Actually”都不錯,雖然它沒有LA那麼多故事,但它對愛情的描寫都有一手。

一眾對愛情的體會,獨到又感人:


“Marriage may not teach you much, but it teaches you how to act. ”
“The search never ends, time does”

很喜歡兩老牽引到網上尋愛的一段,一生人尋尋覓覓,回頭才苦恨發現那個才是畢生撃愛。

“Listen to your heart”,愛情從來都不應理性分析。
奇怪男子問了女孩一句”What is normal? I am abnormal?”,甚麼為之正常的愛情,正常的背後隱含的其實就是要合乎自己的要求。

結果,我們都曾經因為芝麻綠豆的原因,而錯過不同的機遇。
最好的明明早已碰上,卻被拒諸門外。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愛情運差到不得了,總是遇上錯的人,選了錯的對象,不妨看看此片,或者你會有所啟發,找到答案。

2008年8月13日 星期三

Summer Pops 2008 -《去吧!女曲兵團》嘩嘩嘩

嘩嘩嘩,精彩絕倫。
每一次看bollywood movie都很開心很圓滿。

上一次的Om Shati Om已經完美地展現bollywood movie 可以有幾色彩繽紛;今回Chak De India勵志激昂,更看得令人拍案叫絕。

單單是印度女子打hockey已經夠戲劇性,再加一個含冤受辱,七年後決一雪前恥的教練,兩者拼發的豈只是火花。

連場的激戰,由女孩間的磨擦到埋身肉搏都劇力十足。 電影每分每秒都不願放鬆,誓要壓倒性的展現那強悍和頑強的精神。

“Sometime winning is everything”
電影海報的一句,足以說明究竟這場女子hockey有幾重要。 電影一再強調不是為自己而戰,而是為國家而戰。



在一個男女不平等的國度爭一席位,勝利,就能絕對地證明一切。
觀眾看得投入又興奮,因為我們都喜歡奇蹟,我們更喜歡見證有夢有理想的人圓夢。

拼死地去爭取一樣東西,從來都是震撼又美麗的。
汗流浹背後,你我都舒一口氣,因為他們終於”make their own 70 minutes”。

但願未來的日子,香港會看到更多更多bollywood movie,我也會繼續拉不同的朋友進場,哈。

有興趣的朋友,可到官方網站看看,也可一睹SRK的風釆。

2008年8月5日 星期二

《Wall E》在莫名的感動下覺醒

如果你覺得這套卡通令你納悶的話,你便認為我痴人說夢話。 然而,我相信如果你也有一絲感動的話,大抵你也明白我在說什麼。

我喜歡這樣的一套卡通,簡單直接,最重要是夠純真。
純真不等如低能,也不等同幼稚,講的是一份統粹又真摯的感情。

沒有多餘的對白,也沒有色彩繽紛的世界。
從太空到地球走一趟,原來只需十指緊扣,便能觸動心靈。

不期然令人回想起當年的E.T,講的都是那微妙的接觸。

借用Crash的開場白:

"It's the sense of touch.In any real city, you walk, you know? You brush past people, people bump into you. In L.A., nobody touches you. We're always behind this metal and glass.I think we miss that touch so much, that we crash into each other, just so we can feel something. "

那就是我們久違了的純真。

打從心底裡的一份感動,原來來自長久的孤獨:

我們每日在大城市來來往往,與無數人擦身而過。
然而,愈貼近愈陌生,愈繁華愈倍感寂寞。

我們就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城市中,人怕接近人。
我們不停在猜度,量度,佔近,生怕別人找自己便宜。
我們帶著不同的面具,穿梭形形式式的場合,生怕別人把自己看穿。

結果,我們懂得如何在大都市中生存,卻忘了甚麼是生活。
“I don't want to survive! I want to live!”

在全球暖化的大前題下,我們除了把環保日日夜夜掛在口邊外,是否就無能為力?

我們懂得在物質上優化生活,但並不代表我們就真真正正,腳踏實地地生活。
如果要像電影般等到700年後,人類才找到答案的話,畢竟太悲哀了。

在我們努力提昇個人的生活質素的同時,也是時候好好想想甚麼才是生活的本源......

2008年6月19日 星期四

《深海尋人》遺憾


電影一開首的每100人之中,就有9人要看醫生。那麼,其餘的90人又是否完全正常? 抑或,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理,都有潛在的問題。關鍵是,何時爆發然後發現。 本應註定的一對,卻因為一次意外而人鬼殊途。

沉落深海,追尋所愛,找到生命中註定的靈魂伴侶。然而,命中註定的,也就是無法並肩同行。
本應是多感人的故事,然而最後卻變成滿生枝節,看得有點不耐煩。在國內的網站說這是因為被刪剪的情節太多,故事本應如下:

起先是小凯追求苏姓女子,住到哥哥家,这时遇到了和苏有相似之处的高医生,小凯就和苏,高医生一起去海边玩,小凯向苏表白被拒,两人合伙在深海杀了苏,小凯还割下了苏的头(催眠中高医生看到的白发就是因此了),随后高医生才认识了国栋,两人相约潜水后高医生心魔发作挥刀杀死了国栋。换言之,国栋确实是被高医生杀死的而不是小凯,虽然完整版里确实有小凯和国栋关系冷漠的暗示。国栋的头并没有被割掉……


如果,故事是這個版本,我想我會毫無疑問會愛上的。
然而,現在的那個我說不上喜歡,但又仍然觸動。

不過,每當我看到它不停扭橋再扭橋時,不禁有點遺憾。類此故事有很多,殺了人然後失了憶,導演嘗試注入新元素,可惜太多太散。

不過我仍然喜歡,電影中那個組合那段關係。同樣為了愛人,不惜上天下海的純粹性。然而,健康的心理,卻是維持關係的基石。但試問現今的世代,又有幾多健康的關係?

2008年6月18日 星期三

IFF 2008 -《午夜之後》走一段浪漫之旅

意大利電影節,又無聲無息開始了。
已經踏入第二個星期,今年移師grand cinema,幸好是grand cinema,要是UA的話,就必然錯過了。

說不上很喜歡意大利電影,但我特別愛他們的說故事方式。 早兩年的那套"One Man Up"仍記憶猶新,每年我都會跟結伴同行的好友推介。到今年這套午夜之後,我想我會特別推介給某些(被感情所困)朋友,一起參詳箇中道理。

乍看來,有點像早年的《巴黎戀曲》。
又是關於二男一女,一個像是很平凡的故事。

它沒有《巴》悅耳的音樂,跳脫的節奏。
但卻滿佈極盡心思的小節與精彩幽默的V.O,使一切都變得不平凡。

電影以默片與現實穿梭,出奇和諧又配合。
然而,發生在博物館的浪漫愛情故事,更教人目不暇給。
像是小女孩誤闖城堡,一個另類的童話故事。

當女孩正開始編織二人的電影時,卻忘了現實世界的王子。

"For one person to be happy, another has to cry."
究竟是定律還是語重心長,電影有很多類次提示性的V.O,相當有趣。

最後的結局相當戲劇性,或者正正在回應:
我們以為自己最深愛的那一位,原來都不是最愛。
而偏偏最愛他/她的一位,總是你意想不到。

愛情,總是充滿驚喜,又交集著無奈和哀傷。

除卻愛情外,更深一層的是導演對電影對電影院的那份忠愛。
"Without cinema, there would not be Martino and Amanda. The same could be said about you."

愛情以外,你又看到甚麼?
"Perhaps there is no end. Movies end; cinema never will."

2008年6月14日 星期六

NZFF 2008 -《完美陌生人》太......完美


不知為何,我總對於stranger 這個字無法抗拒。由歌名到書名再到電影,只要有這個字,我就熱衷不已。

Perfect Stranger,這個名字簡直教我暈倒。撇下陌生人情意結,我也很喜歡這個片名。

縱然電影的故事感不強,情節也相當平淡且不少犯駁位。但對內在情感極端的表達,對陌生人所下的定義,反而有一手。


首先,陌生人誘發女子另一面:"You're not the girl you think you are"然後,他逐步成就了女子的愛情夢:他受了傷,躺在女子的懷中,時刻需要照顧,但至少他不會像他人捨她而去。他一直深愛著她,無因無由,讓女孩每每感到幸福。而且,他帶來了悲劇式的愛情體驗 - 就在愛情的最高處,他把一切鎖住然後死去,彷彿他這輩子只深愛過這一個女子。

不完美的故事,不完美的遭遇,卻成就了完美的陌生人。
多麼動人的意境呢!

或者,完美的,不一定只有陌生人。然而,在未被發現前,每個人都是完美。
要遇上你的Perfect Stranger,其實比找到一個soul mate其實更難。

2008年6月6日 星期五

《色慾都市》選擇你的愛情風格

那年,我在想任誰都喜歡這樣的一個電視劇。關於愛的,又只集中於愛。


每集的V.O,都成了一個話題:若果你遇上這個人,但他又.......,你又會如何是好呢? 又或者,我們於不同時代,都曾經不自覺代入了不同的主角。

在SATC後,有形形式式的電視劇,但大多都無法超越前者。如"Lipstick Jungle",可能3位Mr. Big太強硬,未能引起很大的迴響。唯一可媲美的是"Desperate Housewives,但又或者先入為主,都是無法取代SNTC。

其實,作為SATC長期的fans,電影感與否不重要,我也不太在意它搬上大銀幕會怎樣怎樣。
我只但求4位忠於角色,不要破壞過去的SNTC就可。結果,我看得快樂又滿足。

電視劇的是在紐約尋愛,很大很大的議題。但原來更值得商確的是,尋到愛後,又該如何是好?
Carrie帶出了問題,而答案是該如何維持?幾位主角都經歷了十年的起伏,每個人都找到答案。

究竟,所謂的擁有,是怎樣的一回事?4位主角性格截然不同,性格主宰了他們的愛情命運。 或者,我們總希望見到Carrie 與Mr. Big共偕年理。但這樣的結局,太不襯他們倆的關係,更不配合Mr. Big的風格。

然而,4位之中,我最愛Samantha。從電視劇到電影,她一貫爽直豪放,不忌諱不慎言。沒有框框,沒有束縛。她的離開,反而令這個角色更討好更可愛。

選擇在滑落谷低前,瀟灑地離開。
擁抱最好的回憶,然後轉身繼續向前走的人,最自愛。

於你而言,所謂的得到和擁有又是怎樣的一回事呢?

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

《沙煲兄妹日記》愛與被愛


就是關於這一家三囗的故事,沒有甚麼偉人大事。實寫的是親情,虛寫是人生,是如何去愛。希望別人肯定自己成就的妹妹,滿腔牢騷但又無從發洩和表達。青春的歲月一去不返,欲從放縱但無法擁有的關係中尋找人心靈的慰藉。

但裝作維持正常的性生活,卻無法彌補心靈上的空虛,也無法填補愛的渴求。 希望將愛轉移到父親身上,然而無能為力之餘,一切都太遲。

愛落到大哥身上是無從表達,又強制於現實上的點到即止。活到這個年紀,說是豁達,也可說是無可奈何。

就是了解 ,所以更快決絕抽身離開。

親情的愛最直接,又最難表達。
此關係理論上太親密,現實卻可以如此疏離。

講的是中年人的故事,談的依然是人生的無奈。
活了幾多個年頭都好,我們最敵不過的都是自己。

然而,在親人面前,我們總缺乏死撐的能力。
父母轉眼衰老,子女再無法假裝自己還是三歲小孩。

或者,面對現實之餘,也要好好面對自己。
親情的課題永遠不會厭,但要講得動聽又有共嗚,關鍵之處就是掌握對現實生活的拿捏。

2008年4月10日 星期四

《巴姐搞轉娛樂圈》可愛窩心

中文片名經常嚇窒人進埸,此片是一好例子,乍聽下很有荷里活式喜劇的感覺。 然而,再看海報和英文片名,則令我想起《歌舞廳的最後一夜》《在晴朗的一天出發》的人生哲學出發。

同樣以中年主角為中心,同樣細說人生的唏噓,同樣被忽視,但同樣耐看。 雖然它不是《晴》的那種看透人生大道,也不是《歌》的那麼輝煌有趣。

但那種的幽默中見智慧,卻是同出一徹的。

沒有複雜的情節,但Miss Pettigrew的頭頭是道,洞悉世事的能力,圓滑有趣又世故,卻成功打造了一個相當討人喜歡的角色。

小品的耐看和吸引之處,就是在於這一點窩心。

片尾火車站的一幕,難免有點老土,但用電影的角度去看,浪漫至極,相當心甜。

這段拋開名利追求真愛,放在任何時候都那麼好看。

特別發生在這樣的一個女人身上,特別是女觀眾都替她開心。
這樣可愛的一個好人,值得獲贈最珍貴的禮物。

我們喜歡看小人物的故事,因為他們都懂得愛又值得愛。

縱然小眾,縱然此類電影在港永遠叫好不叫座,但如果有日你看膩了特技大堆頭,不妨坐得看看這幾套電影,或者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2008年4月4日 星期五

HKIFF 2008 -《偽術大師》 界線上的勝利者


以這樣的一個角度去講納粹時代,出來的後果出奇地好看。先以拜金主義開頭,再來一個絕望的角度去看這一個世代。

沒有甚麼比起此句更到題:
"Earing money to making money is more easier."

沒有如其他歷史戰爭片般血肉模糊,沒有子彈橫飛的震撼,也沒有觸目驚心的場景。

就是淡然的劇情,才愈看愈心酸。

太實實在在,描繪生命的本質。
沒有強烈的個人立場,只有逐步拆解與啟發。

集中講的是主角的心路歷程,站在邊緣線上求存的無奈。
苟延殘喘的生命體,面對現實充滿無力感。

軀體被鎖於集中營內,靈魂被困於現實的宿命中。
比起肉體的折磨,更甚更要命。無力面對的,就在時日磨損中逐一死去。


在道德的界線上,我們左右為難。
然而,回歸本能的層面,我們都不過在求活。
存活的意義,或者最根本的就是先活下去。

最後能活下去的,其實已經勝利。

2008年3月30日 星期日

HKIFF 2008 - 從《浪盪天涯》走到《第11小時》


浪蕩,是一種情懷,一種情操。要有怎樣的因由和動力才使人不顧一切出走?

電影沒有書那麼詳盡,但是仍然有著這種情懷。(如欲更了解主角的一切,極建議看看原著)

物慾名利薰陶得人忘了是非黑白,向上爬的基制使人每日營營役役。每人每日,機械式般生活。主角大概受夠這樣的生活,也受夠了父母的虛偽。結果他以一個全新的身份,離開熟悉的領域,尋找陌生的土地,從而尋找新的自己。

沒有甚麼,比起能做到心靈洗滌更激蕩人心。

“Some people feel like they don't deserve love. They walk away quietly into empty spaces, trying to close the gaps of the past.”

其實主角在訴說的時候,同時也在自我反思。
此片有點像公路電影,他遇上的人個個都貝閱讀性,而每個人都教他更了解,人生應該/可以是怎樣的一回事。

同時,他亦從他人身上重新肯定、認識自己,整個人真真正正成長過來。
真正在身心的層面,都經歷到自己真的活著。

“And I also know how important it is in life not necessarily to be strong but to feel strong. To measure yourself at least once. To find yourself at least once in the most ancient of human conditions. Facing the blind death stone alone, with nothing to help you but your hands and your own head”

人生的體會,從來都應該在人世的跌跌碰碰中領會。現世代的人都過分沉溺於努力賺錢的經濟體系中,然而這漸等同了生活素質。結果,久而久之我們對一切都麻木。結果,我們忘了世界的美好。

此電影的前題也是環保紀錄片th hour>的命題。

人們為了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結果拼命地工作,不以為已浪費更多資源。根本無暇欣賞大自然,結果人們忘卻了大自然的美,就任由一己的方便和利益,肆意破壞它。

問題就是我們的思想,一種根深蒂固但錯誤的思想。我們以經濟為上,其餘一切成為次要的附屬品。 人類又以為被滅亡的會是地球,但其實人類才是即將滅亡的動物。

人類在浪費資源,其實犧牲的不過是自己。

只是人類自以為是萬物之靈,又自命不凡,結果肆無忌憚去破壞我們所擁有的。
其實,一切未必太遲。

然而,首先要改變的是我們的思想。

“When you want something in life, you just gotta reach out and grab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