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片名、海報、又或是演員,都結人一種老老土土的感覺嗎? 我身邊的朋友全都不感興趣,他們都異口同聲表示: 太過老氣橫秋,過氣了吧!
記得早年有一套《忘了忘不了 》(The Notebook)嗎? 我身邊的男士看到一半哭不成聲,你說故事不老土嗎? 你說不有六、七十年代的風味嗎? 全不是,本片的原著正好是《忘了忘不了 》作者,或者真的有點老土,但一陣窩心卻湧在心頭。浪漫愛情片最重要是甚麼? 感動。只要能觸動心靈深處的,那已經成功了。
故事本身相當簡單,就是兩個失意的中年人在海邊小屋相遇。兩位主角 (Richard Gere, Diane Lane)的演技一流,如果要去形容的話,我會說是"真情流露",二人把書中的角色活脫脫地演了出來,怎叫人不心動 ?
電影把故事說得流暢自然,展示了二人從相遇、相識、相交、相知,緣份就是如此奧秒的一樣東西 : "We all make choices, Adrienne. You chose that life, you chose that man. Do you even remember who you really are anymore? "在我們不知所措時,它就前來敲門,為我們展示下一步剛怎樣走。就是在這失意又孤獨的一刻,它與你並肩走下去 : 很奇妙嗎? 人生中我相信你也有經歷過這樣的時刻,或者形式/背景不同,但同樣畢生難忘。
"We save each other"
結局太傷感了,看到下半段時,也終於明白中文片名的含意(但仍譯得太差了)。
這一章,美得足以在餘生慢慢回味。
或者,今日縱使人去樓空,我們也應感激每個曾經到訪的人,無論對方幾不完美也好,畢竟他們也曾推動我們努力向前走,繼續人生。
2008年11月28日 星期五
《走佬芝娃娃》純粹開心,有何不可?
誰說我不喜歡卡通片,每次我一看卡通片,總有朋友詫異不了。幹麼? 看卡通片不是小孩子的專利,而且今時今日的卡通片不止是拍給小朋友觀賞的!
我還熱切期待Madagascar 2 的!
好,入正題說說芝娃娃,首先我對此種狗是沒有偏見,正確來說是沒有喜歡不喜歡,因為我只是喜歡貓。
而電影卻似乎要改變世人對芝娃娃的想法,以極端誇張的演繹手法,反駁人們對牠們的標籤。而對我來說都頗湊效呢。
然而,外國的影評把此片彈得一文不值。幹麼?有時不好去深究當中的劇情,剖析當中的一字一句。
卡通片看得開心,有正面信息就好了,不需踩到太盡吧。其實,如果你選擇入場看"卡通片"的話,請先放下成見,除下有色眼鏡,要不你回去看那些超高科技動作大片吧!
我還熱切期待Madagascar 2 的!
好,入正題說說芝娃娃,首先我對此種狗是沒有偏見,正確來說是沒有喜歡不喜歡,因為我只是喜歡貓。
而電影卻似乎要改變世人對芝娃娃的想法,以極端誇張的演繹手法,反駁人們對牠們的標籤。而對我來說都頗湊效呢。
然而,外國的影評把此片彈得一文不值。幹麼?有時不好去深究當中的劇情,剖析當中的一字一句。
卡通片看得開心,有正面信息就好了,不需踩到太盡吧。其實,如果你選擇入場看"卡通片"的話,請先放下成見,除下有色眼鏡,要不你回去看那些超高科技動作大片吧!
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HKLGFF 2008 - 《Clapham Junction》來眼巴巴俯瞰所謂風光景緻
今年HKLGFF相信是我看得最少的一年,05/06那兩年真的目不暇給。
只是近年一年比一年失望。選了又選,只選到兩三套。
這套是我最期待的,幸而故事本身沒有令我失望。
只先是撇開電影不說,有幾方面真的摸不著頭腦 : 怎麼由原先的120分鐘刪剪到96分鐘。太過色情? Shortbus也過到電檢,這套發生甚麼事呢?
再望多次場刊故事簡介,和戲中劇情是有出入,不過不打緊,電影節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只是我很想問怎麼這兩年都有那麼難聽的譯名? 所謂很"爆"的片名,其實有沒有特別意思呢? 慾燒肉三十六,請問有沒有高人可拆解(我只拆到三十六) ? 我只是覺得英文名Clapham Junction到題直接得多。
只是近年一年比一年失望。選了又選,只選到兩三套。
這套是我最期待的,幸而故事本身沒有令我失望。
只先是撇開電影不說,有幾方面真的摸不著頭腦 : 怎麼由原先的120分鐘刪剪到96分鐘。太過色情? Shortbus也過到電檢,這套發生甚麼事呢?
再望多次場刊故事簡介,和戲中劇情是有出入,不過不打緊,電影節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只是我很想問怎麼這兩年都有那麼難聽的譯名? 所謂很"爆"的片名,其實有沒有特別意思呢? 慾燒肉三十六,請問有沒有高人可拆解(我只拆到三十六) ? 我只是覺得英文名Clapham Junction到題直接得多。
故事以多線發展,最後把一切串連起來,說了一個唯美又感傷的故事,空氣中都彌漫著一股憂憂愁愁的慘霧 。而當中涉獵的題材甚廣,由少年的迷惑到恐同到背叛等等,以對比的手法表達 / 探討有關同志的不同議題 :
一切源於一個同志婚禮。
本應是可喜可賀的,但新郎於自己婚禮上出軌,火速搭上侍應生,當中意味著甚麼? 一開首的作者希望出版關於同志的書本,但對方卻表明同志已經再不是一個賣點/議題,而且同志已經被認同,當中又隱含甚麼 ?
似乎導演要呈現的並不是甚麼同志理想國,也不是浪漫愛情小品。而是活脫脫地回歸現實,一起眼巴巴俯瞰所謂的風光景緻,同性戀不見得比異性戀美好。外人所見所自以為的,不過是一片薄薄的糖衣,浮華之後,一切還是殊途同歸:
黑人小提琴學生,身上彷彿散發著一陣優雅的氣息,彷似完美的化身,卻意味一連串的破壞即將誘發。 接二連三的Gay Basher恐怖得很 (尤幸香港的恐同未去到此程度),一邊箱蘊釀著少男偷窺與慾望,一邊箱暗藏著不忠與背叛。
小提琴殞落,男孩蓋上白布,當中並沒有誰對誰錯,我們曾經一起正視一起凝望,直到最後一切相遇、爆發,直到一發不可收拾時。
P.S有沒有人有原裝版本?
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
《窒色》其實是一齣悲劇
早年看過小說版的Choke,見它會改篇成電影,立即把書再翻了一篇,依然精彩絕倫。
所以急不及待跑去看電影版,不算得上非常失望,但是太過平鋪直敘吧?這不過是在交待一個故事,根本不夠傳神。特別是靈魂人物 - 媽媽,一點也不突出,要知道其實主角長大的背景是故事的骨幹,電影拍得太過含糊,令人有點摸不著頭腦。另外,在夜店對金髮女郎評頭品足一幕,太過簡短草率,不再有趣了。而問題的核心是,請問主角患"性癮"的原因,他自我發現/尋找的過程,那份神髓去了那裡? 又請問結局怎麼收得那麼趕,而rocks wall去了那兒?
90分鐘,其實根本不夠全面展示Victor Mancini。
好,或者未看過書本的話,會當它是一般性趣喜劇看待吧!
但是故事本身,我認為其實是一齣悲劇:
Victor說人人都想做英雄,只要你讓他滿足這個慾望,他一輩子也會記得你,一輩子都覺得有責任照顧你。而他不過想要愛,他不過希望在那片刻找緊愛,在懷中感受一點暖意。各取所需,有何不可? 或者你覺得這全都是藉口,一派胡言,但只要你回望他的童年,你就會明白 :
"That you had to risk your life to get love. You had to get right to the edge of death to ever be saved."
要這樣才感受到愛,不太可悲嗎? 我真的笑不出。
要從無間斷的性愛中,他才覺得自己在存活,不太可悲嗎? 我真的真的笑不出。
"The only person we'll hate more than each other is ourselves. There are few minutes I can be human"
結果,沉淪在肉體的歡愉中,遠比腳踏實地享受人生,更舒適更實在。太可悲了,怎麼會笑得出?
"Even the worst blowjob is better than looking at the best sunset, or smelling the prettiest flower."
對,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但有時可以選擇,或者已經是最好的結局:
"Where we're standing right now, in the ruins in the dark, what we build could be anything." / "We are not born equal sinners, or perfect knock-offs of God. The world tells us whether we're heroes or victims. But, we can decide for ourselves"
幾悲哀也好,我們都要繼續自己的人生。
所以急不及待跑去看電影版,不算得上非常失望,但是太過平鋪直敘吧?這不過是在交待一個故事,根本不夠傳神。特別是靈魂人物 - 媽媽,一點也不突出,要知道其實主角長大的背景是故事的骨幹,電影拍得太過含糊,令人有點摸不著頭腦。另外,在夜店對金髮女郎評頭品足一幕,太過簡短草率,不再有趣了。而問題的核心是,請問主角患"性癮"的原因,他自我發現/尋找的過程,那份神髓去了那裡? 又請問結局怎麼收得那麼趕,而rocks wall去了那兒?
90分鐘,其實根本不夠全面展示Victor Mancini。
好,或者未看過書本的話,會當它是一般性趣喜劇看待吧!
但是故事本身,我認為其實是一齣悲劇:
Victor說人人都想做英雄,只要你讓他滿足這個慾望,他一輩子也會記得你,一輩子都覺得有責任照顧你。而他不過想要愛,他不過希望在那片刻找緊愛,在懷中感受一點暖意。各取所需,有何不可? 或者你覺得這全都是藉口,一派胡言,但只要你回望他的童年,你就會明白 :
"That you had to risk your life to get love. You had to get right to the edge of death to ever be saved."
要這樣才感受到愛,不太可悲嗎? 我真的笑不出。
要從無間斷的性愛中,他才覺得自己在存活,不太可悲嗎? 我真的真的笑不出。
"The only person we'll hate more than each other is ourselves. There are few minutes I can be human"
結果,沉淪在肉體的歡愉中,遠比腳踏實地享受人生,更舒適更實在。太可悲了,怎麼會笑得出?
"Even the worst blowjob is better than looking at the best sunset, or smelling the prettiest flower."
對,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但有時可以選擇,或者已經是最好的結局:
"Where we're standing right now, in the ruins in the dark, what we build could be anything." / "We are not born equal sinners, or perfect knock-offs of God. The world tells us whether we're heroes or victims. But, we can decide for ourselves"
幾悲哀也好,我們都要繼續自己的人生。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HKAIFF 2008 - 《因主之名》誤讀與扭曲: 一場徹底的"自我"審視
未說本片前,先說說今年的HKAIFF,它似乎被一眾影迷遺忘,本場觀眾都少得很。是宣傳不夠還是電影節太密太多,抑或位置偏遠,還是節目本身不夠吸引? 我相信原因是前者居多 : 不夠宣傳。因為於我而言,節目本身實在太吸引,與之前的HKAFF是壓根兒的兩回事,那面走商業,這邊可叫另類/獨立。
很感激香港有這樣一個電影節,帶來了很多出色的獨立電影,如《因主之名》、《愛等待》、《琅勃拉邦,早晨!》、《金國民》都相當精彩。希望下年會有更多人知道/嘗試去看看這個電影節。
說回電影,還記得那年《奇異恩典》散發人性的光輝,觸動得直入心坎,一直也久久不散。而此片卻剛剛相反,它狠狠地把我踢進黑暗的角落中,見證何謂不文明不人道,沉重而哀傷。
很感激香港有這樣一個電影節,帶來了很多出色的獨立電影,如《因主之名》、《愛等待》、《琅勃拉邦,早晨!》、《金國民》都相當精彩。希望下年會有更多人知道/嘗試去看看這個電影節。
說回電影,還記得那年《奇異恩典》散發人性的光輝,觸動得直入心坎,一直也久久不散。而此片卻剛剛相反,它狠狠地把我踢進黑暗的角落中,見證何謂不文明不人道,沉重而哀傷。
結果,愈看下去愈痛心疾首,愈看愈不忍心看下去。
故事以三線發展,源頭來自穆斯林教,而內容比早期的《巴別塔》還要沉重:
一個在西方長大的巴基斯坦藉女子,父親娶了白人,卻被千夫所指。為免女兒"重蹈覆徹",他把女兒騙到巴基斯坦的山區結婚......這樣的情節不獨出現在《盲山》中,情況不同,但同樣慘不忍睹。我們身於同一國度,但他們卻無法共亨那份權利。
另一邊箱,在外國修讀音樂的巴基斯坦藉男子,打破界限與外藉女子結婚,女子更甘願信奉愛人的教派,大呼何謂真愛。可惜,當911來臨,一切發生劇變......國安局人把他捉走,直到在他家中找到一張字條,上剛好印有9 和11兩個數字,他表示他根本不知道那代表甚麼,荒謬嗎? 不。他們憑此就認定他就是策劃者之一,才荒謬。
這樣的誤讀/扭曲,打從911後發生了幾多百萬次?
911後,把巴基斯坦人等同恐怖分子,變成了理所當然的事。然而,此種誤讀和扭曲,卻同時在眾篤信穆斯林教的人身上看到。
這更荒謬。
另一男子身於巴基斯坦,突然像"如夢初醒',放棄音樂,盲目信奉穆斯林教。電影借此強烈指控他們誤讀真主的旨意,錯誤封殺音樂,壓制自由婚姻等等。最後,由高人出來解讀的一幕拍得何其精彩,以口服眾,引領眾穆斯林信徒重新反思自己教派,此等張力不見得比眾戰爭場面遜色,且還要震撼。
911後曾經有無數電影嘗試表達戰爭無日無之無奈,美國人在911後的焦慮與恐懼,士兵被逼殺戮無辜的慘況等等。然而,今次我們終於可以從對面回看這邊的風景。跳出美國的國土,重新審視恐怖襲擊之餘,再深入問題的根源(穆斯林教),為他們下一個新的註釋。
如果要我在今年選一套最喜愛的戲,我必定會選這套 。
如果找到DVD的話,麻煩通知聲。
Trailer
故事以三線發展,源頭來自穆斯林教,而內容比早期的《巴別塔》還要沉重:
一個在西方長大的巴基斯坦藉女子,父親娶了白人,卻被千夫所指。為免女兒"重蹈覆徹",他把女兒騙到巴基斯坦的山區結婚......這樣的情節不獨出現在《盲山》中,情況不同,但同樣慘不忍睹。我們身於同一國度,但他們卻無法共亨那份權利。
另一邊箱,在外國修讀音樂的巴基斯坦藉男子,打破界限與外藉女子結婚,女子更甘願信奉愛人的教派,大呼何謂真愛。可惜,當911來臨,一切發生劇變......國安局人把他捉走,直到在他家中找到一張字條,上剛好印有9 和11兩個數字,他表示他根本不知道那代表甚麼,荒謬嗎? 不。他們憑此就認定他就是策劃者之一,才荒謬。
這樣的誤讀/扭曲,打從911後發生了幾多百萬次?
911後,把巴基斯坦人等同恐怖分子,變成了理所當然的事。然而,此種誤讀和扭曲,卻同時在眾篤信穆斯林教的人身上看到。
這更荒謬。
另一男子身於巴基斯坦,突然像"如夢初醒',放棄音樂,盲目信奉穆斯林教。電影借此強烈指控他們誤讀真主的旨意,錯誤封殺音樂,壓制自由婚姻等等。最後,由高人出來解讀的一幕拍得何其精彩,以口服眾,引領眾穆斯林信徒重新反思自己教派,此等張力不見得比眾戰爭場面遜色,且還要震撼。
911後曾經有無數電影嘗試表達戰爭無日無之無奈,美國人在911後的焦慮與恐懼,士兵被逼殺戮無辜的慘況等等。然而,今次我們終於可以從對面回看這邊的風景。跳出美國的國土,重新審視恐怖襲擊之餘,再深入問題的根源(穆斯林教),為他們下一個新的註釋。
如果要我在今年選一套最喜愛的戲,我必定會選這套 。
如果找到DVD的話,麻煩通知聲。
Trailer
2008年11月15日 星期六
HKAIFF 2008 - 《金國民》久違了的一份感動
有好幾次看到李思捷的訪問,都會看到他很想拍電影當導演。
一直都期待會在大螢幕見到他的作品,終於在今年HKAIFF見到。
是實驗性質,是玩味,是生活體驗,或者先不好去深究。
我只知完場時,我也大力為他拍掌。
簡單直接感動,實在很有心很有誠意,"金國民"或多或少都有他的影子嗎?
在這個圈子捱了那麼多個年頭,當中有幾多辛酸,流過幾多血汗相信只有他才明白。
但就正如他一開首反問Albert Einstein 的名句 :
"There are two ways to live: you can live as if nothing is a miracle; you can live as if everything is a miracle." 那麼,有沒有第三種? "Yes, Live you Life"
所以,他選擇這條路,而一直就行了這麼多年。
記得電影中有一幕,他歇斯底里地宣洩多年的屈結,我在想這是真的嗎? 這一字一句太有感染力,太實在太入心入肺。
你的默默耕耘,總有一天會得到每一個人的認同。
"There are two ways to live: you can live as if nothing is a miracle; you can live as if everything is a miracle." 那麼,有沒有第三種? "Yes, Live you Life"
所以,他選擇這條路,而一直就行了這麼多年。
記得電影中有一幕,他歇斯底里地宣洩多年的屈結,我在想這是真的嗎? 這一字一句太有感染力,太實在太入心入肺。
你的默默耕耘,總有一天會得到每一個人的認同。
我們都喜歡夢想成真,在今時今日,仍然有夢畢竟已經很難得。
無論如何,是金國民也好是李思捷也好,我也很想見到你成功。
Live your life!! Great Job, Johnson Lee!!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畸才家族》+《美麗人生》 失望小品
"That Goes Beyond Romance:She has an uncertain future, he has a hidden past,Today they found each other..."
在看trailer時,我是被這句話所吸引著的。
有甚麼比起命中註定的一場相遇更窩心?
二人互相補償/扶持,他們都在彼此身上都看得見自己。
可惜,故事比想像中平淡,也過於平鋪直敘。
就是缺了一個靈魂,缺了一份能感染人心的感覺。
同樣的情況,出現在畸才家族。
英文名是Smart People,但故事本身一點都不smart,或者應該這樣說:
not smart enough。
其實,這樣的前設,理應把人物極端化。
然而,角色不見得突出,幾顆寂寞的芳心相遇的效果又不太討好。
結果,感覺平淡得很,且有點鬱悶。
兩套小品都頗失望,還看電影節。
在看trailer時,我是被這句話所吸引著的。
有甚麼比起命中註定的一場相遇更窩心?
二人互相補償/扶持,他們都在彼此身上都看得見自己。
可惜,故事比想像中平淡,也過於平鋪直敘。
就是缺了一個靈魂,缺了一份能感染人心的感覺。
同樣的情況,出現在畸才家族。
英文名是Smart People,但故事本身一點都不smart,或者應該這樣說:
not smart enough。
其實,這樣的前設,理應把人物極端化。
然而,角色不見得突出,幾顆寂寞的芳心相遇的效果又不太討好。
結果,感覺平淡得很,且有點鬱悶。
兩套小品都頗失望,還看電影節。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