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9日 星期日
HKLGFF 2009 - 《二十出頭》願我們早日活過來
或者,驟眼看下去,這不過是一班年輕人的故事。
或者,我們都在經歷或者曾經經歷這樣的階段。
然而,就是因為這種漫不經心的叙事方式,柔柔地道出一段又一段熟悉的情節,讓我們慢慢跌墮下去,陷入/回味曾經糜爛的時光中。
二十出頭,三十卻高不成低不就。
我講的不是事業也不是地位,而是心靈上的空洞。
兒時我們有玩伴,一兩樣玩具就能樂透一整天;
年青時我們有時間,我們可以放肆可以虛耗;
成年後我們甚麼都有些,甚麼都經歷過些,但就是總是欠了些甚麼,總是不完整不完好。
我們沒有時光可以虛渡,莫說知己,朋友都難尋。
這種感覺,好不寂寞。
所以望著眼前的電影,五個好友仍能走在一起,相儒而沬,我們都感觸。
其實,我們都在懷念,我們都努力在他們身上找尋歲月的痕跡。
曾經,我們的生命中都出現過這樣的一對金童玉女,同志朋友,渾渾噩噩的毒友,經常成為笑柄但其貌不揚的好友。
耳熟嘛?
然而,不同的包裝不同的人物背後,都有著他們的故事,他們的寂寥,不應抵毀也不應諭越 。無論如何知心交心也好,我們都總有著各種各式各樣,無法喧諸於口的人事。說穿了,我們都是脆弱的靈魂。
而當下迷失的一群,又豈止是年青人的專利?
愈貼近現實,愈了解世態炎涼。
我不一一去數算他們面對的煩惱與憂愁,他們到頭來要面對的,其實都不過是生活。
愈要找尋活著的證據,愈力不從心。
我們都不過希望活過來,好好地去發展一段關係,好好地去愛一個人,好好地去開展事業,好好地生活。
這些基本到不得了的要求,原來相當難達到。
生活不難,要真正地活過來,最難。
導演的理想主義,我們都看見了。
或者,你會說現實中那有那麼如意?
但作為一個精神的寄託與盼望,那也不過份吧!
但願,我們都早日活過來。
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斷背孕記》我們都一樣
看了HKLGFF的《Patrik 1.5》再看本片,初時的確有點混淆有點相似,但再看下去,本片傾向商業之餘,所採討的層面複雜得多,不過兩者都同樣出色感人,坦誠又不造作。
因為渴望有一個家,或者嬰兒代表的就是希望和完整,所以扮直男領養孩子,伴侶卻一口認定同志父親根本違反天然,結果一口拒絕,然而愛人仍然選擇一個人走他的路。
乍聽下荒唐的造人計劃,其實一點都不荒唐。然而,經過幾番的挫折,也成功找到似乎雙贏的局面。又可惜人非草木,斷不得住在一起又互相愛護的情況下,沒感情可言。
而影片的幽默就是對於人生的荒唐與始料不及之處,拿揑得相當準確:
女孩對男孩的是感激更是一見鐘情,這樣的一個好男子,誰不會愛上?而男孩對女子的是轉化了的寂寞與感激,衝動下的報答。事後他急於找前男友似是要證明自己的性取向,但其實畢竟他愛的仍然是他。當日他們走遠了離開了,就不過是因為大家都對看不到的將來迷茫。
結果,他們因為這個嬰兒分開,也因為她再次走在一起,繼續以後的人生。
人生就是由不同的機遇所組成,當中我們或會迷失,或會錯過,但經過錯摸和尋覓後,你會發現他們跟你我都不過是一樣。
因為渴望有一個家,或者嬰兒代表的就是希望和完整,所以扮直男領養孩子,伴侶卻一口認定同志父親根本違反天然,結果一口拒絕,然而愛人仍然選擇一個人走他的路。
乍聽下荒唐的造人計劃,其實一點都不荒唐。然而,經過幾番的挫折,也成功找到似乎雙贏的局面。又可惜人非草木,斷不得住在一起又互相愛護的情況下,沒感情可言。
而影片的幽默就是對於人生的荒唐與始料不及之處,拿揑得相當準確:
女孩對男孩的是感激更是一見鐘情,這樣的一個好男子,誰不會愛上?而男孩對女子的是轉化了的寂寞與感激,衝動下的報答。事後他急於找前男友似是要證明自己的性取向,但其實畢竟他愛的仍然是他。當日他們走遠了離開了,就不過是因為大家都對看不到的將來迷茫。
結果,他們因為這個嬰兒分開,也因為她再次走在一起,繼續以後的人生。
人生就是由不同的機遇所組成,當中我們或會迷失,或會錯過,但經過錯摸和尋覓後,你會發現他們跟你我都不過是一樣。
2009年11月16日 星期一
HKLGFF 2009 - 《Patrik 1.5》回家
經過一連七日的1930與2130後,終於有時間下筆了。
就正如之前所說,今年的選片不俗,至少平均質素都較上年好。而每年的HKLGFF都會出現一套我深愛的電影,今年都不例外,雖然影展未完,但本片已成功侵佔我了。
溫馨幽默,火爆又不忌諱,坦率又不煽情(當然主角都相當可愛啦)。不過本片的好看之處是在於細微,在於微妙的細節,才最令人觸動。
情人的物品,對對方暸如指掌的生活習慣,這一切都是共同生活的痕跡。他火爆又常常醉酒,為人不設實際;他一臉鄰家男孩好爸爸的模樣,為人踏實有計劃。但能令兩個截然不同的人走在一起,愛情就是如此微妙的事。
電影成功捕捉生活的點滴,未無刻意勾劃同志婚姻的問題,讓我們還原基本步:回到家的層面。
二人一心領養小朋友,希望擁有一個完整的家。
但事與願違,他們得到的不是一個手抱的可愛嬰兒,而是一個反叛不太討好的青少年:Patrik。
那該如何是好?
Goran希望能為Patrik找一個家,但Sven對於眼前的青年卻相當憤恨,恨得一怒離開。而當他第二日若無其事地回來時,這個家再不歡迎他了。
Goran一直與Sven努力融入這小社區,一直希望建立一個家。然而,當Patrik出現,潛藏在這段關係中的不安不穩終於爆發:
原來大家的步伐根本不一,原來對方無法共同接受生活的挫折和意外,原來對方會突然離開。
此段情節很容易令人想起QAF的Michael和Ben,他們都收養過一個男孩(Hunter), Hunter與Patrik一樣同樣反叛卻又同樣本性善良,也同樣因為這個第三者的出現,教他們重新審視自己,也更加了解對方。
其實,這個outsider可以彈指破壞一段關係,但也都可以引領他們到另一個層面。
說穿了,這統統都要有愛。愛共不是單向的事,兩個人走在一起,就是要共同面對,共同接受人生一切的不如意。
同性異性也好,婚姻都是一樣的大道理。
而無論如何,我們都會保護和支持家庭裡每一個的成員。
家,就是這樣的一回事。
就正如之前所說,今年的選片不俗,至少平均質素都較上年好。而每年的HKLGFF都會出現一套我深愛的電影,今年都不例外,雖然影展未完,但本片已成功侵佔我了。
溫馨幽默,火爆又不忌諱,坦率又不煽情(當然主角都相當可愛啦)。不過本片的好看之處是在於細微,在於微妙的細節,才最令人觸動。
情人的物品,對對方暸如指掌的生活習慣,這一切都是共同生活的痕跡。他火爆又常常醉酒,為人不設實際;他一臉鄰家男孩好爸爸的模樣,為人踏實有計劃。但能令兩個截然不同的人走在一起,愛情就是如此微妙的事。
電影成功捕捉生活的點滴,未無刻意勾劃同志婚姻的問題,讓我們還原基本步:回到家的層面。
二人一心領養小朋友,希望擁有一個完整的家。
但事與願違,他們得到的不是一個手抱的可愛嬰兒,而是一個反叛不太討好的青少年:Patrik。
那該如何是好?
Goran希望能為Patrik找一個家,但Sven對於眼前的青年卻相當憤恨,恨得一怒離開。而當他第二日若無其事地回來時,這個家再不歡迎他了。
Goran一直與Sven努力融入這小社區,一直希望建立一個家。然而,當Patrik出現,潛藏在這段關係中的不安不穩終於爆發:
原來大家的步伐根本不一,原來對方無法共同接受生活的挫折和意外,原來對方會突然離開。
此段情節很容易令人想起QAF的Michael和Ben,他們都收養過一個男孩(Hunter), Hunter與Patrik一樣同樣反叛卻又同樣本性善良,也同樣因為這個第三者的出現,教他們重新審視自己,也更加了解對方。
其實,這個outsider可以彈指破壞一段關係,但也都可以引領他們到另一個層面。
說穿了,這統統都要有愛。愛共不是單向的事,兩個人走在一起,就是要共同面對,共同接受人生一切的不如意。
同性異性也好,婚姻都是一樣的大道理。
而無論如何,我們都會保護和支持家庭裡每一個的成員。
家,就是這樣的一回事。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Christmas Carol》我們都需要奇蹟
未到聖誕,但看著這套充滿聖誕氣氛的電影,我的心就暖了。如果喜歡"Polar Express"的朋友,相信都會喜歡本片,雖然沒有前者那麼簡潔純樸,但同樣窩心。而至於本片(Christmas Carol)這故事詳細是說甚麼,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所以我只是想談一點個人感受而已。
名著之所以經典,能夠流芳百世,就是因為無論我們何時重溫如何重溫,都依然不朽依然觸動。
出自狄更斯筆下的這個故事,是一場關於希望關於奇蹟關於自我審視的旅程。
就讓我借用desperate housewives的一段:
There's a reason people can't wait for Christmas, and it has little to do with family reunions.Or curling up with a cup of eggnog.with that unexpected kiss beneath the mistletoe.or receiving a present from a special someone.No, people look forward to Christmas,because they know, it's a time for miracles.
對啊,現實太殘酷無情,生活太淒涼悲傷,我們都希望活著會有奇蹟。
奇蹟不一定要出現,但選擇相信後,期盼的過程其實都是一個希望一種快樂。
故事的主人翁十分貪婪,為人惡毒,脾氣差心腸壞。然而,當他看透過去現在未來時,他也立即明白過來: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奇蹟,儘管我們一直以為自己是多麼的不在乎,多麼的疏離,多麼的獨善其身逍遙自在。
其實,打從我們的骨子裡,我們一直由衷地相信、等待奇蹟。
小時候,我們等待聖誕老人會送心儀的禮物;長大了,我們日夜期盼心愛的人早日出現;年華老去了,我們希望能與另一半好好走畢下半生。
或者,你跟我說這麼多年來,你都只是不斷地失望,不斷地失去,不斷地眼巴巴看著屬於你的一切溜走。但又其實,屬於你的不會走,而屬於你的只要一旦出現,那就是奇蹟了。
奇蹟,並不是天馬行空。
只不過它不會日日出現,也不會只是出現在世界末日之上。
只要你衷心期盼耐心等待,或者你我都能擁抱奇蹟。
P.S 此片的3D效果比以往進步了,記得找個大銀幕坐後排正中看啊:D
名著之所以經典,能夠流芳百世,就是因為無論我們何時重溫如何重溫,都依然不朽依然觸動。
出自狄更斯筆下的這個故事,是一場關於希望關於奇蹟關於自我審視的旅程。
就讓我借用desperate housewives的一段:
There's a reason people can't wait for Christmas, and it has little to do with family reunions.Or curling up with a cup of eggnog.with that unexpected kiss beneath the mistletoe.or receiving a present from a special someone.No, people look forward to Christmas,because they know, it's a time for miracles.
對啊,現實太殘酷無情,生活太淒涼悲傷,我們都希望活著會有奇蹟。
奇蹟不一定要出現,但選擇相信後,期盼的過程其實都是一個希望一種快樂。
故事的主人翁十分貪婪,為人惡毒,脾氣差心腸壞。然而,當他看透過去現在未來時,他也立即明白過來: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奇蹟,儘管我們一直以為自己是多麼的不在乎,多麼的疏離,多麼的獨善其身逍遙自在。
其實,打從我們的骨子裡,我們一直由衷地相信、等待奇蹟。
小時候,我們等待聖誕老人會送心儀的禮物;長大了,我們日夜期盼心愛的人早日出現;年華老去了,我們希望能與另一半好好走畢下半生。
或者,你跟我說這麼多年來,你都只是不斷地失望,不斷地失去,不斷地眼巴巴看著屬於你的一切溜走。但又其實,屬於你的不會走,而屬於你的只要一旦出現,那就是奇蹟了。
奇蹟,並不是天馬行空。
只不過它不會日日出現,也不會只是出現在世界末日之上。
只要你衷心期盼耐心等待,或者你我都能擁抱奇蹟。
P.S 此片的3D效果比以往進步了,記得找個大銀幕坐後排正中看啊:D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