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3日 星期五

《海神號》通用的反思




這是一場人類與大自然的抗爭。

不坐以待斃,就要拼命求生。

新的《海神號》是翻拍自《海神號歷險記》(改篇自書本),因捨棄了前身複雜的人物關係、外來援助多角度的敘述,節奏較明快。

只集中火力,描寫主角自行求生的經過,單一平凡。

但對於新一代,或未曾看過舊版的觀眾,相信亦較為直接易明。

然而,只要永遠不去辯駁,放下世事竟能如此巧合和幸運的話……典型災難片,當年今日仍然有它的價值和功用。

「福無從至,禍不單行。」

此是把災難帶來的恐懼和驚險,愈推愈高的公式。

危機四伏,人必須分秒必爭。

一個決定,已能主宰生死。

無人知曉下一秒會如何;無人保證門後是出路還是絕路。
但只要你相信,相信自己,相信身邊的人,誰說不可絕處逢生?

他們落力尋找出路,互相扶持,目標一致。

信奉的是一同求存的力量,力量大得把英雄主義、個人主義都覆蓋。

電影沒再太多著墨於愛情線,反而親情味來得重,父愛母愛兼備。同時,犧牲也是附屬品。

有人捨生取義,有人捨人求存。

而任何形式的犧牲,都有一定的價值和必然性的。

以生命影響生命,永遠是最直接和湊效的。

在感受官能刺激和震撼過後,應對提昇危機感起了積極的作用。

或者,我們也試想想──

當我們身處其中時,會否同樣爭扎求存,扭轉當前局勢;
還是會選擇自行了斷,早死早著?

人可以引發無限的力量,同時也愛限制自己的能力。

在日常中,兩種力量還可互相平衡;
在危機中,兩者相矛盾地抗衡。

誰勝誰負,誰可救自己逃出生天?

那就要看看你有多大的能耐。

2006年6月22日 星期四

IFF 2006 - 《One Man Up》另一種自由



兩段載然不同的人生,交織於悲觀層面上,本應殊途同歸;
結果,他們卻在生死邊緣上道別。

哥哥,由寂寂無名到萬人迷歌手;
弟弟,由不起眼到為人熟悉球星。

球星還是歌手也好,也會經歷這樣的高鋒。
然而,如從高鋒點被拋下,該如何是好?

力挽狂攔?
越挽越失救,越挽越失敗。

一去不復返的,豈止是事業?
太享受高高在上的感覺,結果永遠無法釋懷。

誰不想永遠站在高處,萬人景仰?
誰不想名成利就,事業愛情兩得意?

他倆都得到過,感受過。
分別的是誰懂得感恩,感激這一切。

弟弟把自己困在死胡同,最終連自己都埋葬;
哥哥學會從中活過來,才能真正的活下去。

原來,我們不是需要全世界的認同……
最重要的只是和自己交代。

哥哥把那份執著轉移到烹飪上,繼續把悲傷轉化為能量。
縱然最後他被囚禁,卻更見開懷。

其實,煮好一條魚與人分享,都是一種滿足。
所謂的自由,已昇華至把自己的心靈和靈魂釋放,到達豁達的境界。

在失敗失意時,請愛自己多一點。
再大起大落,一無所有,至少你還有你的愛。

沒有誰不好愛,只有誰不肯去愛。
世界沒有遺棄誰,只有你任意把自己糟蹋。

假以時日,你明白箇中之道,你也會感激眼前的一切。

《迷失女人心》94分鐘愛情哲理課


“Every saint has a past, every sinner has a future.” by a “Good Woman”.
究竟一個好的女人,定義是甚麼?
相夫教子,賢良淑德,專心一意善待愛人?




“I saw my chance, then I decided to take it.”
還是不計較世俗眼光,堅持自己一套愛的方式,勇敢去爭取自己的愛情?

前者還是後者?
兩者皆是。

這一課,從上流社會娓娓道來的婚姻和愛情,叫人拍案叫絕。
比喻獨到,對白精闢,情節有趣又窩心,選角一流。

除了最為人熟悉的Scarlett Johansson,不得不提Helen Hunt精彩的演出。
她成功演活了一隻穿梭於上流間的花蝴蝶,優悠典雅。

別人如何說三道四,趕盡殺絕也好,她仍然樂在其中,繼續享受愛情。
“One door closes, another opens.”
不去怨天尤人,只相信愛仍在前方的人,其實比誰更能掌握愛情。

原來再傷風敗德,只不過為了尋找真正的愛。

或許,現世代的人就是欠了這份果斷和勇氣,令愛情難以完整實在。

結果,我們都抱怨得不到愛情。

如此,Tom Wilkinson的角色相當討好,愛得大方直接,坦誠而寬容。
了解接受自己的優點與缺點,讓人更懂得去愛他。

最重要的是,他不理對方的前塵往事、不計她的來意,只要她愛便可。
如此懂得愛與被愛的男人,怎不教人傾心?

好的定義如此廣泛,斷不能每每以俗世的公式去審判。
她的好是不著跡的,是低調但高明的。

她為她撰下婚姻重要的一課;她替她揭開人生最美的一頁。
兩者如此息息相關,縱不能觸及彼此,卻又微妙地互相牽引著。

今後,人生依然燦爛。
但願,誰也更懂得去愛。

2006年6月17日 星期六

IFF 2006 -《如果我是你》錯有錯著




















每個人都擁有既定的人生。
每段人生都像有所欠缺。


從欠缺而來的孤單,不能排解,只顯得份外悲傷。

電影以輕鬆的調子,帶出多角度人與命運錯配的反思和傳釋。

擁有美滿家庭的,同樣擁有夢想,渴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夜夜笙歌的,有無窮無盡的慾望,渴求物質和金錢上的滿足;
富甲一方的,孤獨又鬱悶,渴求愛和心靈的慰藉。

但覺,人生並不完全。
營營役役,永遠只被困於框框中。

走不掉,跑不甩。
一輩子,大抵都是這樣嗎?

一個穿梭於三人品嘗晚飯的鏡頭,無限孤獨和空虛。
但覺,人生不應這樣;
但覺,如果我是某某……就好了。

機緣巧合下,三個截然不同的人,在沙灘上相遇,成功變奏出另一段人生。
三個人所渴求的一切,都得到滿足。

放棄自己的人生,成功獲取新生,就會永遠幸福快樂嗎?
逃離過去的責任和角色,就可從此逍遙自在嗎?

他以獨裁的方式管教子女;
他以玩樂的心態打理生意;
他以責任相待一夜情伴侶。

結果,變的只是身份,記憶和個性是跟隨靈魂永不磨滅的。
滿足了物質的私慾後,真正追尋的還是心靈上的完整。

錯誤地扭曲人生過後,更正確無誤地追尋所愛。
原來換個身份去看,就一目了然。

有時,人未免把自己放得太大太高,孤芬自賞,無法看得清身邊的人和事。
結果,只會糟蹋和錯失眼前的一切。
其實,只要肯退後一步,我們不曾發現擁有的往往比想像中多。

就如老闆一直都擁有秘書的愛,來得深厚又具情義。
轉折過後,他才明白“No more giving up”的真意義。

我們得明白人生總有所或缺,分別在於你能否於其中尋找、肯定且相信自身的價值和能力,從而活得快樂又知足。

斷不能每每放棄和埋怨,損人又不利己。

每段人生都有潛在的能量,關鍵是”Sooner or Later”。
然而,只要不斷努力向前走,Sooner or Later也好,人生同樣精彩。

命運與身份如何交錯都好,只要本質不變,一切還是如昔。
誰都無法摧毀那能量,只要你好好掌握,就能拼湊出最絢麗的章節。

從嬉笑怒罵中,三位主人翁引領我們了解生命的真締。

2006年6月7日 星期三

《鬼域》由恐懼極端中甦醒










導演成功地把遺忘的課題放大、極端化,從恐懼驚慄間警愓世人。雖然某些驚嚇位略嫌過份造作,但背後的慨念和意味,教人目不暇給,後半部份更見精彩。







首先,你要確實相信這個空間的一切。
你要明白每個人,每樣東西都擁有屬於它的空間。

就算是屬於你的,如果於既定的時光錯失了,就再也無法彌補。

一切就如摩天輪般,不停被創造與摧毀,循環不息。
想像過的,發生過的,都斷不能如粉筆字般被抹掉。

每一刻,被遺忘和丟棄的,都在此從天而降。
每一剎,被遺忘和丟棄的,隨時會灰飛煙滅。

是刻意或是隨意都好,它們都會流放於此。
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破爛的、殘舊的、過時的,都遭逢同一命運。
然而,他們不甘心不明白,怎麼淪落於此?

「每個人都有他想忘記的東西。」
每一位都深明此道,只是不明怎麼偏偏要是自己。

由被孤立而來的仇恨,大得能把人毀掉。
如何不明所以,如何無法平息哀怨,都無法離開。

由降落的一刻開始,就註定屬於此地,根本無法回頭。

或者,這個看似恐怖的煉獄,才是他們最後的依歸;
或者,不用再日夜猜度別人真情假意,猙獰的一面,
再醜陋再惡毒,都會展現於面上。

至少,這處有一片屬於他們的天空。

然而,世人刻意忘本忘情的隨意,種下惡果。
怨不得誰。

怪,只怪你太習慣必然地擁有,然後理所當然地拋棄。
是否需要每人都要親身經歷那份哀慟,才會大徹大悟?
那未免太悲哀吧?

心愛時,我們自會珍而重之。
但不愛了,就如同廢物。

然而,只是一朵小花、一句問候,就已經足夠。
誰都辦得到,但怎麼總是記不起?

記得起,就不會走到如斯地步。

說穿了,在赤地異境中,縱能重拾回憶的碎片,都只是虛無的。

每一種形式的消失,都非永恆的。
轉瞬間,它就在你的時空消失。
然後,四分五裂地,流落於不同的時空。

所謂的灰飛煙滅,大抵都是一種現在和過去的轉移。

每個時空,都有其一套運轉的方式,一套法則。
只有屬於這裡的人,才會明暸。

惟獨遺忘與遺棄太容易,而兩者與人來得密切,一旦無法平衡,只會如結局一樣,作繭自縛。

無法抽身與排解,錯落於交錯的時空中。
誰都回不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