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8日 星期六

《歌舞廳最後一夜》廷續精彩人生


她富裕、聰明、高貴,自信又出眾,愛挑戰又經得起風浪。
她就是要告訴世人,有甚麼叫不行?

要愛,就去愛。
要做,就要更去做。

她受不了刺繡、慈善團體那種平凡沉悶。
於是,她買起歌劇院。

立要開拓新式寡婦消閒,全天候式夜夜筀歌。
於是,她遇上伯樂。

此時此刻,人生彷彿隨歌劇院一起變。

她和他所拼湊的火花,是曖昧又硬朗的。
她不介意和他吵一場有意義的架,暢快又快樂。

在這個舞台上,哭過怕過,結果她們都找到自己的角色。

裸體也好,都明白何謂敬業樂業。
天崩地裂,只要一日在台上,她們都會做到最好。
她們了解自己的角色,盡力展現自己最美的一面。

“Who have think that stand on the stage will be the most safe place.”
在這兒,她們找回自己,重獲新生。
外頭戰火連綿,風大雨大,有甚麼比起地底更安全、更滿足?

然而,當她鼓勵她去愛時,或許也是一份寄託,一種轉化。
可惜,卻撲空了。

究竟,錯在哪裡?應該內疚,怪她太多事,她根本不懂現世的愛情?
還是,提醒她現在的愛情早已變了質,應跳來那個框框,來得實際?

“You don’t know anything thing in the real world, did you?”
“You living your own world”
我們總愛保護自己,困於一己的世界中。
然後,我們總以為事情只有單一的角度。

其實,新的人,新的事,才會帶我們走出框框。
她踏出了這一步,惜未力穩。

然而,當全場觀眾都為這份成功拍掌慶賀時,這種成功,這份滿足,並不是物質所能填補的。

終於,她放開過去,變得抒懷。
或者,無論七十歲好,二十歲也好……在這個舞台上,我們總會有所得著。

或者,這是一個中轉站;或者,這就是終站。

但人生,何不是活到老,學到老?
然而,誰又會沒有遺憾,只是你選擇用那一種方式去悼念。

勇敢去承認,去面對,才可真正走前。

2006年3月12日 星期日

加拿大電影節2006 -《愛之針》那枝才是他們最想要的?

三件真人真事,來自中國、南非、加拿大,貫穿影片。

愛滋病日益嚴重,究竟我們應如何面對?問題未必會發生在你和我身上,但我們也理應坐下好好重新正視生命。

畢竟,一切都不是必然的,卻會突然發生。

有人為了家庭,刻意隱藏身體內的秘密,八百元就毀了別人的一生。人們都不願意去承認,怕被歧視,失去工作,結果病毒無止境地擴散下去。

「當日叫我們捐血,給我們一百元,結果令我染上這個病。現在,還要我付二百大元。」
一矢中的。
就是如此荒唐,但卻是鐵一般的現實。

無故死去的人多的是,豈只是兩母子。衛生廳職員心表遺憾,相當諷刺,凡一發生事故,總說遺憾與抱歉。
究竟在這樣的世代中,還有幾多無辜的受害。
又或者,我們可以幫助得幾多?

非洲的醫生不落力去救人,他們說過,我的財產如果要來救非洲的人,一天都花光了。

的確,我們難以去拯救每一個人。

然而,修女的犧牲令醫生開始去了解他的位置,重新思索他在此的目的。
人們只是睡在地上,他高床軟枕,是時候思考一下自己的角色。

作為一個醫生,背負的豈止一份工作,

在這樣的世代中,問題變得愈來愈極端化。
人力物力有限,在死亡邊緣上走鋼線的人多的是。

當蒼涼異景還在,可以的話,但求每人都出一分力,是言語也好,是行動也好。

今回,這枝針,不知刺痛多少人的心靈,是時候好好反思。
當針孔中,不再是歧視和忽略,那才是理想的世代。

加拿大電影節2006 - 《莫失莫忘》痛定思痛

一宗交通意外,帶走了十四個小靈魂,留低了二十八個行屍走肉的軀殼。 痛失子女的父母,切膚之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曾經,赤裸的身軀是如此貼近,父母把嬰兒擁在懷中,安穩又放心。 然而,今天他們成長了,只要他們跌傷,就心痛得不得了。 何況,是永恆失去。



律師的回憶與眼前的意外相輝映,導演準確捕捉這刻,人生一大課題中,難免痛心疾首。

作為外人,就算發生甚麼事,只是一個公路上的過客,繞道而過。
但人總有屬於他的悲傷。

他也以為,逃到這小村莊,就不用再去想,再去承擔。

外來的,把悲痛重新抽絲剝繭地引出,為的是不再是私利。或者,人間有情……痛定思痛,他們仍記得這一天,喪失孩子的突然和淒慘。

同時,律師是如此身同感受,是創傷的父母身上,或者是一種傷感的慰藉。
一起,去面對最痛的回憶。

每人的心坎間總有無法磨滅的光景與回憶,事情往往比想像來得更復雜,但一切都過去了,誰都不想再提起再面對。

然而,他的出現同時把每個人的秘密,一一呈現。
每一個人都心藏秘密,哪裡才是真相?

這個回憶,畢竟太沉重了。
作為當事人,誰可抽離現場,重新思索。

就是這種無法言喻的傷感,無止境的失落感,才教人難以釋懷。

這個心,越放越多,多得盛不下。

然而,當女孩道出 “Everthing is strange and new.”時,但願每人都已從中活過來。明天還是要生活,明天才有跡可尋,就不想太多了。

究竟是如戲名一樣,但願在來世我們在同一天空下,擁有最甜蜜的世代;還是我們早己擁有最甜蜜的世代?

2006年3月11日 星期六

《尋找她媽……的故事》兩性以外


在這段公路的旅途上,是一個自我尋覓的旅程。
在重新認識對方的同時,透過探索對方,找尋真我,重新確立性別。

當男孩接受了她是變性人的身份,吊詭的是她竟是自己的母親,矛盾的是他與她漸生情愫。

究竟,在其中,牽連的還有幾多?
在那母與子中,還存在著另一種互相扶持的情感。

只要跳離倫理和道德,一切其實來得很窩心。

男孩時種下的孽,女孩時就是時候保償。
無論換了幾多個軀體也好,是父是母也好,都是要負責。

軀體如外衣一樣,輕掩著脆弱的心靈,把真我隱藏。

人與人的接觸,都先要穿過外衣,才能確實見到那個他/她。
有人,把它包裹得厚厚;有人,只為它薄薄掛上一層輕紗。

然而,軀殼,也是一個身份的確認。

縱然電影沒有深入探究變性的動機和因由,但我們仍能貼近變性人那份孤獨和無助。

過去,提醒了她從前的身份。
然而,無論換了幾多個軀體,過去是無法改變。

但誰不擁有過去?

“We do love you, but we don’t respect you.”
或者,他們需要的不外乎是一份尊重。
尊重,她渴望你看到的她,而不是他。

當她被稱呼為young lady時,都難掩喜悅之情。
其實,她熟悉天文地理,是知識份子,比常人可能還要好更多。因為性別認同障礙,才當上變性人。

在笑與輕鬆的劇情中,也令人好好反思。
如果能夠超越了身份的規限,我們就會看見真正的靈魂,成就心靈的完全。

大抵,他們最想做的都是普通人。
如常地,好好活著。

加拿大電影節2006 -《性感俱樂部》多元化服務

EXOTICA,代表著異族和新奇。

在每一場的TABLE DANCE中,究竟我們所能窺探的有幾多?
當中的年輕男女,全都存在著不可告人的關係。

在俱樂部中,是一種按捺不動的情慾。
在那肉體的舞動和誘惑中,散發著的是挑釁性慾還是一種心靈的安撫與慰藉?

當脫下衣裳,肉眼所見的是如此實在,人就被蒙騙於當中。
如你願意拉遠一點,在那身軀外還有很多。

DJ的妒火中燒,是一種對愛的倒置和毀滅。
甚麼才是愛,是愛還是嫉妒,是性慾還是情感所主宰?

在那慣性的肢體舞動中,隱藏的還有幾多?
這是一場官能上的滿足和刺激,更是對規限的敲打。

當田園美景的意象閃瞬存在著,都只是一塊糖衣。
肉眼所見,都不一定是事實。

在那俱樂部,誰不寂寞?誰不想忘掉一切?誰不以為找緊了世外桃源?

外頭和這兒,情感還不是被壓抑。
一切,根本無異。

進去與否,悉隨尊便。

然而,在那靜止的渴求中,如果你看得透的話,其實它甚麼都是。
壓根底兒,你跌了進去嗎?

加拿大電影節2006 -《藍蝴蝶》生存的本意


影片以輕鬆樂觀的角度談討人生,究竟倒數自己的人生,是消極放任,還是放得開?

在追尋夢幻的藍蝴蝶中,就是一種人生觀的過渡。
一開始,他只一心渴求藍蝴蝶,懶理四周的事物。
直到,藍蝴蝶令他面對挫折時,減輕了他的渴求。

此時此刻,他才清醒過來。

蝴蝶飛翔於空中,遙遙地,它正引領你享受生命。原來太過渴求,令人盲目,良辰美景,就這樣錯過了。

其實,只要肯重新爬起來,共享眼前的,不要再執著於數字上的。
死亡就不再變得如此接近,我們才可從中活過來,體會真正的人生。

女孩最後不經意地把藍蝴蝶捉住,別有一番意味。原來有些東西,我們渴求至死,但往往在最後才發現,一直只執重於結果,忽略了當前的。

對人,我們同樣有著對完美的渴求。當一接近,事情未如心中所想,感到失望惆悵。
但又有何出奇,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瑕疵。

只是,我們選擇把它放大還是縮小。
同樣,得失,也未必是最重要。

兜兜轉轉,誰都找到他們的藍蝴蝶。

曾經,它是一份無止境的渴求,一個最美的夢。
然而,萬物都是共悽,互相依賴才能生存。它象徵一種生存的本意,當中包含愛的轉移和提醒。

就如女孩所說:”Everything can be the bule butterfly.”
當我們從中找到那份信念過後,也可放得開。
曾經,我們依附過藍蝴蝶,到我們找回自己時,它也完成它的任務。

藍蝴蝶,或者是一種做人處世的態度,一份投射,一份轉移。畢竟,天空依然大。

2006年3月6日 星期一

加拿大電影節2006 -《赤裸真相》- 真相還是假象

熱爆組合突然拆夥,女孩離奇死亡,一宗懸疑情殺案…… 十五個年頭,有人以為一直掌握真相,但真相卻在掌擁之外。

導演巧妙地利用了三人穿梭過去和現在的關係,透視了最赤裸的現實。 利用大量的旁白,書本的章節一一呈現。 而Karen的回歸,儼如刀一樣,將真相剖開。


她,正為觀眾打開娛樂圈黑暗的一面。
鏡頭內,鏡頭外,就如天堂與地獄。

肉眼所見的,並不一定是真實。
而當涉及太複雜的情感,真相就會被包得更厚。

誰知道相處多年,原來一直備受保護。
那人,默默地站在背後,當別人侮辱你時,他把他打得半死。

他要別人知道,誰傷害他誰都不好過。

這種愛,不會只是拍擋的相親相愛。

可惜,一曝光,就會失去。
這段苦戀,根本看不見將來。

然而,假以時日,他卻發現他也愛他。而且,愛得深而重。
只不過,自己從不敢正視。
曾經,那一夜,愛與理智間對立,道德與慾念衝突。

激動,是來自取向的迷思。

電視框以外的,沒有了那種歡欣。
或者,就算愛,愛過愛著,都不會確認。

再真實,他都不願承認。
那段愛,將永恆淹沒於當中。

“Forgive Me.”
眼淚當中,是如此無能為力。
他倆都明白,一切恆將灰飛煙滅。

一切隨著Maureen的死亡,淹沒於時代中。
十五年來,他們都背負著這個包伏。

直至Karen把最醜惡的真實,再次放在他們眼前,逼著面對。
原來,沒處可逃,發生過的,無法抹掉。

始終,一切都會曝光。
在揭示的同時,Karen也陷入當中。

某種情感,正在轉移形式,病態地重生。
大抵,一切只不過是重覆重覆發生。

真相揭開的一刻,並不教人興奮。
反之,當中來得太沉重,重得無法排解。

曾經,她是這段愛的見證者。
但她,也無意地傷害了他們。

其實,她和魯賓一樣,出發點是好的。
但誰想到保護最終都會是一種傷害?

究竟真相假象,那樣才是我們最終渴求的?
當我們狠狠把糖衣撕下時,我們毀掉的又是否我們所能承受的?

2006年3月4日 星期六

《冷血字傳》- 無情的角力

Philip Seymour Hoffma── 一派神態自若,無比自信;像孩童的聲調;矮小的身材……成功把capote演得活靈活現。

電影以平實的手法切入,引領觀眾走進他的世界。

由一宗滅門屠殺案開始,電影集中描寫那長達三年的談話中,他和Perry建立的一份非言語可紀錄的交流與共鳴。
Perry對他無限信任,把一切的希望都負托在他身上。
他利用自己的身世,騙取他的信任。

由那一刻最始,早已一發不可收拾。
曾經,他為他帶來了光明,卻又親手把它狠狠地扼殺。

當利益和情感在角力交戰,內心的人性掙扎,陰暗面顯而易見。然而,由他寫下最絕情的一章時,他欺騙自己是如此無能為力。

一切,都無法回首。

最後,他行刊了,一切都有所結局。

他不欲面對他的死亡,卻又希望送他最後一程。
那份張力,在這刻終於得到和緩。

哭泣中,是內疚,是不捨得,更是對於自己人性一面感害怕。
始終,都無法欺騙自己。

他一字一語紀錄兇手無意的殺戮,稱之為冷血。但利用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謀取私利,應該叫甚麼?

他看見這個自己。

然而,凡事都有一定的代價。

在這場角力中名利雖大獲全勝,但某種情感卻被淘空了。
當中的漏洞,是永遠也無法彌補的。
導演沒有著墨描寫,但在那幽暗的監倉中,瀰漫過曖昧的味道。
那四目交投的一刻,是一種無法言喻的情。

片末的幾行文字,引起無限的反思。
有時,如願意償,也不一定最快樂。

或者,落力追求過後,才發現沒有想像中的渴求。
又或者,失去的太沉重,根本無法取締。

然而,我們誰都擁有一本冷血字傳。它是存於心坎間,一份可怕的見證。

是真是假,誰是誰非,就只有我們才知道。
有人能不斷寫下去,也有人如capote一樣。

2006年3月3日 星期五

《天生一對》- 表面哀悼

以香港著名作家西西的小說《哀悼乳房》為本寫成的《天生一對》,由任賢齊和楊千嬅主演,導演嘗試以輕鬆的手法談論乳癌的問題。


由兩位主角的一段床上戲,帶出女主角患乳癌的主線,也展開了一段戀情。
由最初不接受,希望以氣功和中藥治療,都貼近病人的心態。

及後,遭前店男友欺騙,老闆的無情對待,弄至自殺,結果因怕樓宇會賣不出和驚動了睡夢中的管理員,而無法逃避問題。

此段太過戲劇性,略嫌過份胡鬧。當然,自殺並非解決問題的辦法,但原因居然如此而打消念頭,避免有點兒嬉。

電影雖然可帶出正面的人生觀,但卻流於表面,未能深入探討患病者的心態。某段過來人的親身說道,教人如何面對病症,日後的生活如何,作為親人有甚麼感受,教育意味甚重。

另一方面,電影似乎有較多商業元素的考慮,對愛情線著墨甚多。反之對女主角患病的過程,心態上的轉變的描寫只輕輕帶過。唯獨女主角和乳房的兩段對話,較為細膩感人。

這個取捨,未免有點浪費。而新人側田一角,好像有點抽離,未得自然流暢,有點突兀。

畢竟,電影的信息仍是正面的,積極面對人生的好與壞。

唯盼,下一次同類電影,會嘗試由另一個角度切入,增加反思的空間。